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视角 > “夜行300公里救人”应感动更应反思

“夜行300公里救人”应感动更应反思

2014-05-15 10:01 阅读:964 来源:健康报 责任编辑:龙斯微
[导读] 只有提高基层医生的医技能力,才能让患者在家门口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可见,夜行300公里去救人,除了感动,更应该引发思考。患者危重时,应该到大医院治疗。

    因为一场车祸,安徽人王德余被送进了江苏省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抢救,在重症监护室抢救了数天,却一直处在昏迷中。家人出于经济考虑,决定自行出院回家康复。两个月后的一个傍晚,当时为其治病的医生蒋云召接到王德余爱人的求救电话,于是开车到300公里外,对患者展开救助。

    一个出院已有两个多月的患者,且相距300公里,蒋医生没有***的义务。他若在电话里告诉这家人如何处理,或者到哪里去寻求帮助,就已算很负责任了。然而他却选择了夜行300公里,上门为患者诊治,说明他是一个对患者有感情的医生,是一名医德高尚的医生。但同时应该看到,他来回跑了600公里的路,在患者家里,却仅用了5分钟,更换了一条胃管就解决了问题。人们不能因为5分钟的救助太简单,就否定夜行300多公里救助的意义,但至少应该思考,有没有更省力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其实,插胃管,在急救中使用的频率极高,每位昏迷、全麻手术、不能进食、食物中毒等患者都得插,因此不说县级医院,就算规模不大的卫生院,也要掌握这门技能。然而根据患者家属的反应,他们请过当地县医院的医生,却折腾了半天插不进去。

    基层医院技不如人的客观现实,在这事例上得以体现。很多时候,患者舍近求远,并非基层医院的设备有多差,也并不是操作有多复杂。比如胃管插不进,仪器不懂操作等等,只需经过不长时间的培训即可掌握。笔者在工作中就发现,有时专家大老远下乡,解决的却是最常见的问题,话还没说出口,基层医生就恍然大悟。

    只有提高基层医生的医技能力,才能让患者在家门口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可见,夜行300公里去救人,除了感动,更应该引发思考。患者危重时,应该到大医院治疗,但在他出院后,简单护理和基础治疗,就属于基层医院的能力范畴。为了让大医院的医生避免类似的车马劳顿,为了患者得到更便捷的服务,基层医生就应该熟练掌握基本操作,其中包括胃管插入。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