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刊发在《Gastroenterology》杂志上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中,接受硫嘌呤类药物治疗者的淋巴瘤风险约为未接受该类药物治疗者的4倍,且随连续治疗年数的增加,风险逐渐增大。而终止硫嘌呤类药物治疗可降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淋巴瘤风险。
硫嘌呤类药物为绝大多数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炎性肠病(IBD)患者的长期单药治疗用药。应用硫嘌呤类药物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罹患淋巴瘤的风险是否增加仍然存在争议,为此来自美国的研究者在应用巯基嘌呤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进行了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该 研究共纳入2001-2011年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VA)医疗系统中36891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相关信息,自其溃疡性结肠炎确诊之日起随访至淋巴瘤诊断成立或 2011年10月1日(中位随访时间为6.7年)。利用VA药房数据库评估患者硫嘌呤类药物使用情况,基于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ICD)-9 编码鉴别其中淋巴瘤患者并通过人工图表审查确认。
结 果显示,共4734例(13%)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接受中位时间为1年的硫嘌呤类药物治疗。其**发生淋巴瘤142例:未接受硫嘌呤类药物治疗者中119例 (0.60例/1000 人-年),接受硫嘌呤类药物治疗者中18例(2.31例/1000 人-年),终止硫嘌呤类药物治疗者中5例(0.28例/1000 人-年)。
硫 嘌呤类药物治疗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及4年以后的淋巴瘤发病率分别为0.9例/1000 人-年、1.6例/1000 人-年、1.6例/1000 人-年、5例/1000 人-年及8.9例/1000 人-年。与未接受硫嘌呤类药物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相比,接受及中断该类药物治疗者的淋巴瘤风险比(校正年龄、性别及种族)分别为4.2和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