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单独使用化学治疗或是放射治疗,以及放射治疗加上化学治疗是否确实能延长病患术后存活,以及那一种辅助治疗最好,仍是众说纷纭。为了找出最适当的胰腺癌术后辅助性治疗,****大学附属医院内科廖伟智医师(目前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与预防医学研究所博士候选人)、吴明贤教授、王秀伯教授、林肇堂教授以及肿瘤科林育麟医师,和****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与预防医学研究所杜裕康副教授及简***教授合作,利用最新的贝氏网络统合分析方法,根据所有胰腺癌辅助治疗的临床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来比较各种不同的辅助治疗延长存活的效果及治疗的副作用。
研究团队观点
林肇堂教授指出,欧洲与美国医学界对于胰腺癌切除术后应该如何治疗争论不休,要真正的利用临床试验比较所有的治疗方法在实务上极其困难。本研究利用最新的统计学方法把所有的治疗方法放在一起比较,终结临床决策的重大争议,此研究成果可望成為胰腺癌的临床治疗指引。
在研究方法方面,杜裕康副教授认为本研究利用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的最新进展来解决医疗决策常面临的困境:一个疾病有许多不同的治疗方法,然而要真正的利用临床试验比较所有的治疗方法在实务上极其困难。贝氏网络统合分析正是因应此困境而发展出来比较多种治疗方法的统计方法,简***教授也指出,在医疗科技日新月异、治疗方式推陈出新的时代,贝氏网络统合分析的应用将日益重要。
研究内容
研究者们在PubMed、实验登记及其他摘要及综述中寻找符合条件的随机对照实验。他们找到了2013年9月30日前符合条件的10个合适的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
与观察组相比,氟尿嘧啶组死亡率的危险比为0.62(95%CI,0.42-0.88),吉西他滨组死亡率的危险比为0.68(95%CI,0.44-1.07),放化疗联合组死亡率的危险比为0.91(95%CI,0.55-1.46),放化疗联合+氟尿嘧啶组死亡率的危险比为0.54(95%CI,0.15-1.80),放化疗联合+吉西他滨组死亡率的危险比为0.44(95%CI,0.10-1.81)。
研究者们发现,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与辅助治疗的疗效呈负相关。校正的结果表明,与观察法相比,应用氟尿嘧啶(HR=0.65;95%CI,0.49-0.84)和吉西他滨(HR=0.59;95%CI,0.41-0.83)治疗可以延长生存期。校正的分析结果也证实,接受放化疗联合治疗的患者的生存期短于接受氟尿嘧啶(HR=1.69;95%CI,1.12-2.54)和吉西他滨(HR=1.86;95%CI,1.04-3.23)治疗的患者。
放化疗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是毒性最大的治疗方案。这种治疗方案较毒性次之的治疗方案(放化疗联合+氟尿嘧啶)的血液方面毒性明显增大。
研究者们总结道,氟尿嘧啶或吉西他滨化疗是胰腺癌最适宜的辅助治疗方案,可使术后死亡率降低1/3.在此基础上增加放化疗可以稍稍提高生存率,但是却明显增加了治疗的毒性作用。
肺癌已成为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首,分别占比19.59%和24.87...[详细]
在我国,肺癌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首位,约为46.08/10万,占所有恶性肿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