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头条 > 分流就诊效果不理想,症结在哪

分流就诊效果不理想,症结在哪

2011-02-14 09:34 阅读:2315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水**南 责任编辑:水北天南
[导读] 近来一段时间是流感的高发季节,患病儿童也比往年同比增加,给就诊带来了困难,北京市卫生局采取措施,建议患儿分流就诊,然而效果却不甚理想

  近来一段时间是流感的高发季节,患病儿童也比往年同比增加,给就诊带来了困难,北京市卫生局采取措施,建议患儿分流就诊,然而效果却不甚理想。
  “两月来,北京儿童医院和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的患儿日均门诊人次分别达到9850人次和7357人次,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了32.9%和10.2%。”去年12月29日,北京市卫生局发布紧急通告,建议患儿分流就近就诊,避免交叉感染,减少等候时间。107家设有儿科的医院,诊疗信息每日网上公布。
  在流感高发期,治疗集中爆发的儿童感冒这种常见病,分流就诊无疑是一个有效的应对措施,但从推行效果看不尽理想,症结在哪儿呢?
  分流宣传,需从“网上”走入“现实”
  去年12月29日,针对入冬以来感冒患儿激增,两家儿童专科医院人满为患的现状,市卫生局发布紧急通告,公示设有儿科的医院每日诊疗情况,呼吁患儿家长理性选择,就近就医,避免扎堆,减少不必要等候时间,降低院内感染。
  登录北京市卫生局所属卫生信息网,在首页点开“儿科诊疗服务情况一览表”,107家医院儿科每日诊疗信息,哪家医院患儿多,诊次是多少,出诊医生多少人,一目了然。
  表中显示,“两儿”(儿童医院和儿研所)人满为患,其他医院的儿科门诊却不温不火,有些甚至门庭冷落。以2010年12月28日为例,“两儿”日门诊量分别高达7099和5201人次,而协和医院为156人次,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43人次,中日友好医院432人次,在综合医院儿科中,门诊量最多的友谊医院也只有799人,有个别二级医院日门诊量甚至在个位数以下。
  上述数据印证了“两儿”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在短期内不可能扩增儿童专科医院的当下,面对逐年增加的患儿门诊量,特别是在流感高发期、群发期,推动分流就诊无疑是最有效的方式。
  类似感冒发烧类的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如能向全市二、三级医院分流,既可解决综合医院儿科门诊“吃不饱”的问题,也能缓解“两儿”“撑破肚皮”的困局。
  这里的关键是如何引导患儿家长们,主动去适应这种分流。
  “您上过北京市卫生信息网吗?看过患儿分流就诊的通告吗?”记者在“两儿”询问了几十位患儿家长,大多回答为否。
  其实,市卫生局每天上午都发布前日各医院患儿门诊信息,记者连续多日查证网页浏览记录,发现日浏览量多则数百次,少则仅几十次。如去年12月31日到当天下午18时止,浏览次数显示为95次,而1月11日为29次,1月12日为33次。
  如此低的网上浏览量,与庞大的患儿诊疗需求形成巨大反差。显然,仅靠官网公布门诊量这一单一途径,难以做到广而告之,想有效地发挥疏导分流作用,措施还应更具体。
  比如,利用各种媒介,特别是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传媒作用,加大对诊疗分流可行性、必要性的宣传力度。在患儿流感高发期,如实报道各医院诊疗情况,供患儿家长选择就诊医院时参考。
  再如,在流感高峰时,能否在各大医院儿科、特别是“两儿”门诊大厅的醒目位置,张贴相关分流就诊信息,或者在咨询台提供市区导医服务,帮助解决分流困难,而不只是简单的在“网上导医”。
  “网上”“网下”,“虚”“实”结合,覆盖面会更宽,效果可能更好。毕竟还有许多家长没有条件上网,甚至不会上网。
  分流难,关键在于医患之间缺乏信任
  患儿家长对就诊医院有无信任感,是影响分流就诊的重要因素。
  “分流难,关键在于缺乏信任了解。”一位儿科老专家认为。
  前面提到的李先生,曾带孩子就近到社区医院看感冒,总感觉“医生水平还是差点儿”。 现在,孩子再感冒,二话不说,直奔儿童医院,已经养成了习惯。很多患儿家长也是能去三级医院的,就不去二级的,能去“两儿”的,就不去三级的。
  在儿童医院内科诊区,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家长,其中不乏首次就诊者:“人这么多,怎么还来这儿?”“人多,说明这家医院看得好呗!”一位患儿家长回答得很干脆。
  “两儿”医生给儿童看病水平高,这没得说,但问题是,一个普通的儿童感冒,其他医院的医生就没有把握治好吗?
  “4位主任医师、3位副主任医师,所有青年医生都有博士学位。”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刘桂兰给记者亮出了家底,成立于1952年的儿科诊室,也已走过了近60年的历程。她本人也从医39年,最多时一天能看100多个患儿。
  记者在一些三级综合医院了解的情况,与人民医院大体相同,都具备比较雄厚的医疗力量,治疗儿童感冒不存在任何技术上、经验上的问题。
  采访中,一些医生告诉记者,其实一般性儿童感冒去二级甲医院治疗就完全可以了,大医院更主要侧重解决疑难病症。但现实是,“很多家长更愿意到大医院看病,这样做放心。”
  一些患儿家长缺乏基本医学常识,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这是导致分流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过度治疗。不少家长认为,“两儿”药好、药全,进口药多。治疗一个普通感冒,家长们动辄要求输液,觉得“输液好得快”,希望一针见效。
  持这种观点的家长不在少数,北医三院儿科主任童笑梅经常遇到,每次她都耐心作解释,吃药就可以好的感冒不一定要输液,可有些家长就是不理解,还说医务人员不负责任,要投诉上告。
  童笑梅认为,虽然目前家庭经济条件明显改善,但普通民众的基本保健知识远远不够,亟待医疗机构联合媒体多做宣传教育。
  过度关注。“4+2+1”,这是现在家庭的基本结构,四个老人,加上爸妈,六个人围着一个小宝贝转。孩子一生病,谁也不敢大意,自然是哪家医院好就去哪家医院。
  事实上,分流就诊好处多多。以时间成本为例,它可以大大压缩就诊时间。
  一位家长根据自己的儿童医院“快速”就诊宝典自己先打头阵挂号,然后回家接孩子。医生诊疗后,夫妻俩分头行动,一个负责照顾孩子,另一个负责交款、取药、送药……即使这样,前后也耗费了12个小时。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