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头条 > 李医生怒了!所有医生都要警惕这件事

李医生怒了!所有医生都要警惕这件事

2023-06-14 17:45 阅读:1898 来源:爱爱医 作者:爱爱医小编 责任编辑:爱爱医小编
[导读] 如何避免“网络问诊”变成“问诊陷阱”?
如何避免“网络问诊”变成“问诊陷阱”?

这几年,随着互联网医疗不断发展,网络问诊成了很多人的选择,越来越多的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在网上问诊查询,企图得到治病良方。为此,很多医院也推出了专家在线咨询、便民门诊、远程会诊等服务。

这也让很多不法分子从中嗅到了“商机”在网络冒充专家开展健康咨询服务,并利用消费者心理,精心设计话术,吹嘘自己的医术和药效,借机向患者销售保健品或假药。如何避免“网络问诊”变成“问诊陷阱”?

冒用医生姓名,医生怒了!

最近,北京一家三甲医院风湿免疫科的副主任医师李医生在一次出诊时,有患者称曾经在网络上咨询过李医生风湿病治疗的相关问题,并得到了李医生的回复,李医生向其推荐了可以治疗风湿性疾病的保健品,说效果不错。

在网上回答患者的问题,是李医生的日常工作,但推销保健品这件事李医生非常肯定不是本人回复的。

为此,他问患者要了网站的网址,进去后发现该网站不仅使用了他的姓名和头像来回答患者问题,还使用了与他想熟的其他医生的头像和名字,针对患者的问题作出了相关解答,并且所有回复内容都是在宣传保健品。

发现问题,气愤不已的李医生联系了其余4名被冒用名义回答患者问题的医生,大家协商、咨询律师后,决定对这家网站提起诉讼。

冒用医生名义诱骗患者,平台被罚

近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了此案。

法院审理后认为:网站从网上随意抓取信息回答患者问题的行为并不属于合理使用信息,这种把医生的名字用于商业运营以获取流量价值的行为,完全背离了《民法典》所规定的合理使用的范围。

此外,法院审理认为,网站发布的内容对原告的社会评价产生影响,构成了对原告的名誉侵害

最终,法院判定网站的行为侵害了几名医生的姓名权和名誉权,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如何排除“问诊陷阱”?‍‍‍‍‍‍‍‍‍‍‍‍

现在网络问诊这么盛行,患者和医护人员又该如何避免“问诊陷阱”呢?

在2022年公布的《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中,针对互联网诊疗中处方审核、隐私保护、诊疗质控等社会关注点作出了详细规定。

律师刘满江认为,排除“问诊陷阱”,需要监管部门与相关平台通力合作。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严格建立行政许可制度,完善当地互联网问诊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的电子注册系统

刘满江表示,针对拟开设网络问诊的医疗机构或医生、专家,互联网健康咨询问诊平台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审核其资质条件。一旦发现忽悠患者、售卖假药等违法行为,要及时封停相关网络账号,并提交相关部门,依法追究责任。

在这里,小编也提醒各位同行,若是发现姓名、头像等相关信息被人冒用的,一定要及时处理,运用法律武器维权,以免后续给自己带来不可预知的隐形困扰和麻烦。

来 源  |  爱爱医综合整理自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