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视角 > 50万医学生转行谁之过

50万医学生转行谁之过

2012-08-14 16:35 阅读:4116 来源:时代商报 责任编辑:申琼鹤
[导读]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著名医改专家李玲称,中国各级医学院校每年招录的医学生约有60万人,最后只有约10万人能成为医生,造成了大量人才浪费。另一方面,农村医院至少应配备全科医生60万名,但目前只有7.8万人,实际缺口高达52万人。李玲提示,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著名医改专家李玲称,中国各级医学院校每年招录的医学生约有60万人,最后只有约10万人能成为医生,造成了大量人才浪费。另一方面,农村医院至少应配备全科医生60万名,但目前只有7.8万人,实际缺口高达52万人。李玲提示,医改推进了多年,核心因素是人……我国医生培养体系还需要“大改”。(详见:中国每年50万医学毕业生转行 农村医生缺口53万

    虽然大学生所学专业不一定都会与工作严格对上号,但学医毕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需要一整套严谨而系统的知识与临床学习的积累。如此高比例的弃医转行,实在惊人。这势必造成国家大量财力的浪费,让本就不丰的公共财政背负着更大压力。

    目前中央本级财政2008年给医学教育生的人均拨款,先从7100元提高到了1.15万元,2011年又提高到1.4万元,今年,仍会再度提高。然而,临到学子们踏上工作岗位时,却大面积转行,这等于让巨额公共投入打了一个“水漂儿”,无形中造成了巨额浪费。

    另外,五年甚至八年的学习医学,最终却于一朝之间舍弃,这无疑是令人心痛的人才浪费,对公共教育资源构成浪费。实际上,我们的公共资源浪费得起吗?显然不是。

    根据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提出,我国将逐步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2015年达到40元以上。而我国2011年的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才25元。若将这笔白白流失的公共资源直接投入百姓“看病贵”现场,尚能部分缓解百姓“看病贵”的问题,如此“白花”,让人尴尬的不仅是几十万悲意转行的医学生,还有我们的相关公共医疗体系的配置。

    究其形成之因,固然复杂,但根源还是目前基层卫生院的相关制度配置一直失衡。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提及和挑明,在社区医院和基层卫生院,药品三统一没了回扣,医疗检查设备落后没了提成,大多数农民和城市普通市民不会给医务人员红包等等。

    加之不少社区医院、基层卫生院没有人事编制,大多数医务人员看起来更像是“临时工”。他们在医务技术提升、职称评定、切身利益等方面受到限制,严重不济于少数大中城市的大医院的同学。这种窘局不改,而大城市医生的岗位又很有限,势必让学医者转行的情况变得更加严重。

    如何尽早破局呢?我个人认为,亟待基层医院制度性“转身”。我们需要打破公共医疗资源的“马太效应”,下大力气将公共医疗资源稀释化、均衡化。

    对极少数身处大都市的几乎垄断了所有优质的公共医疗资源的特大医院进行“制度性消肿”,让这些医院的医生收入滞涨,至少应等着基层医生收入涨上来再说。因为既然选择大都市,不愿下基层,那就不应抢占多重优待。再进一步将一线城市的过优的医疗资源分配至二三线城市,大幅提高那些区县级医院的技术尖子的收入,因为他们放弃一线城市的其它优良资源,那么就应给予更好的经济条件。

    其实,占绝对比例的基层医院才是最终缓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主战场。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