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头条 > 基层医院***难:大学生称待遇低发展空间小(2)

基层医院***难:大学生称待遇低发展空间小(2)

2012-03-14 08:52 阅读:6071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申琼鹤
[导读] 去年,急需二十多名医学专业大学生的河北省赞皇县医院,只招到了一人。面对如此成绩,院长王国军头疼不已。王国军想不通,不是说大学生就业难么?为何院领导直接去大学生家里做工作,都招不到人? 张惠娟是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大三学生,三年来的每个毕业季,

    大学生为何不愿去基层医疗机构

    学医的大学生为何宁愿继续躲在象牙塔里,也不去基层医院工作呢?

    记者电话采访了辽宁、黑龙江、河北、湖南、安徽等地多所医学院校的在校学生。他们的回答中出现最多的答案是“待遇低”。

    镇中心卫生院的老陈也告诉记者:“现在镇卫生院需要人,但是确实没有能力提高待遇以吸引人才。”

    老陈表示,实施医改后,老百姓买药便宜了,报销比例也高了,医院的工作量随之增大,但由于国家一直在努力限制以药养医,所以卫生院的实际收入不增反减,一些补助难以到位。

    王国军院长却乐观许多。他告诉记者,现在医院的经济状况比前几年好多了,赞皇县医院的医护人员收入近六年来翻了数倍,新来的大学生的报酬在当地也不算低。

    不过,石家庄市栾城县医院的一位医生表示,“不低”也只是相对基层而言,虽然各基层医疗机构“富裕”程度不同,但“说县级医院的财力能与三甲医院抗衡不现实”。

    按照老陈的理解,除了工资收入,待遇还应该包括编制。

    在编制保障方面,河北省唐山市某县卫生局人事部门的一位工作人员直接表示:“现在卫生系统队伍不稳定。30岁以下的正式职工非常少。”

    他告诉记者,早些年在医院人手开始不足时,当地医院招了一批大学生。此后,这些大学生的编制问题一直没法儿落实,导致其工资无法审批,工龄无法计算,最后医院也留不住人。

    也有基层医疗系统的工作人员表示,时下“三支一扶”计划(指高校毕业生毕业后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记者注)等为基层输送医疗人才的政策,缓解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但在毕业生协议期满之后,很难留在当地获得安置。

    80后大学生常杰(化名)是华北煤炭医学院西医临床专业2007届专科毕业生。大学毕业时,他通过“三支一扶”考试,被分配到家乡的卫生所工作。但两年协议期满后,他便成了“临时工”。现在,常杰又参加了“大学生村医”计划,在县里的另一家镇卫生所工作。“能留下就尽量留下吧。”面对记者“协议期满之后如何打算”的询问,常杰显得很无奈。

    无编制的岗位是否能留住人才?王国军院长说:2011年年初,赞皇县医院接到文件,“说行政事业单位招工的话,必须通过市人事局的考试,统一招工,相当一部分本科毕业生为此都跑了。”

    基层医院“发展空间不大”

    当基层医院、卫生局等单位为如何提高医护人员待遇而苦恼时,在校医学生却未必领这份情。

    “如果基层医院提高了待遇,甚至待遇与大医院一样的话,你是否愿意去基层医院工作?”记者问。

    张惠娟想也没想立刻回答记者:“不!”

    王禄生表示,这表明大学生不愿到基层医院的另一个原因:发展空间不大。

    曾就职于安徽省省立儿童医院(三级甲等医院——记者注)的李梅医生也认为,大医院设备好,学习环境好,医疗培训机会多,“进大医院业务水平提高得较快”。

    张惠娟明年就将迎来自己的毕业季。她考虑得更为详细。她说,与其它职业不同,医生是一个极为注重实践并终身受教育的职业。“想成为一个好的医生必须有好的老师,好的环境。市级以下的医院找不到好导师,没有发展空间,去小医院就意味着你一辈子只能待在基层”。

    此外,医生注定是一种“名利双收”的职业,没有名就没有利,在小医院待着,水平再高,也只是在一小片地方有影响,“让人看不到事业上的希望”。

    因此,许多医学院毕业生几乎无视王国军们的渴望,而直接“面对残酷的竞争”,去大医院应聘。

    “僧多粥少”的大医院就业形势,让本科生很难进入三甲医院。“一般安徽的三甲医院每年一共只招收十来个新人,并且学历以研究生为主,也有不少要求是博士”。李梅说,即使应聘成功,也还要经过两三年的聘用期,等待考试机会,通过成绩决定最后是否能成为正式职工。“聘用期的工资奖金都很低”。

    对于进不了大医院,又不想去小医院的人来说,转行是更加艰难的抉择。李梅告诉记者,由于医学专业技术性较强,选择其它职业,比如参加公务员考试、去企业应聘等,都需要重新学习。

    张惠娟不打算“艰难转行”,她也还没打算直接加入应聘大医院的“战争”,因为“本科生只能找到县级医院”虽然她一再表示,“不去基层不仅仅是待遇问题,也并非大学生害怕艰苦的环境贪图安逸”,但她已经决定考研,为未来能去大医院做准备,

    王国军也清楚医学院校的学生为什么不愿到县医院来工作,但他仍保持着乐观的态度。他说,通过院领导去学生家里做工作,今年已经答应来的大学生有两个。“我今年的目标是招来5-6个,得一步一步来”。他还告诉记者,三月底,各学校就开始举办招聘会了。

    他已和县卫生局长商量好,一起去招聘会做大学生们的工作,争取多招来几个大学生。

  • 1
  • 2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