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用惯性思维给一些职业贴上“标签”的现象并不鲜见,其中大家对医生的成见最深。我们来看看大家对医生都有哪些偏见:
医生不能犯错
不犯错误——在患者眼里,这是一名医生基本的素质。但真实情况却是医生是凡人,不是神,也不是一台精巧的机器。是人就会犯错,这是一个无法改变的现实。有研究显示,医生不但犯错,而且犯错的概率高达15%.这些错误,在很多时候并非源自于他们的水平不济,或者责任心不强,而是来自人本身具有的某些不可确定的诸多因素。听说有个很优秀的外科主任,就因一个手术发生了一次医疗差错,而被患者及其家属弄得整整休息了大半年,最后在自责和反思中改了行,导致我们又损失了一名优秀的外科人才。因此,患者对待医生的这种惯性思维应该改变。
医生应该“药到病除”
在一些患者眼里,医生应该药到病除。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很多时候医生虽然全力以赴进行了积极抢救,也无能为力。
尽管大家知道医学取得了不起的成就——心脏移植、肾脏移植、断肢再植、人造器官等在以前只有在神话故事里才有的情节已经付诸现实。然而任何一个学科在特定的发展时期只能解决一定水平的问题,并不能解决该领域内所有的问题,医学作为一个学科也不例外。虽说医疗水平一直在提高,但一些疾病随着环境的改变和时代的变迁也出现了新的变异,以前没有过的疾病也开始出现,或者是以前未发现的疾病现在也开始越来越多地被发现和关注,例如渐冻症。又或者是一直以来都未曾完全解决的疾病,例如癌症。大家也慢慢明白医学所做的只能是延缓和改善。医生是人不是神,在一些疾病面前,由于受医学整体发展规律的制约,医生也往往束手无策。所以传统医学早就认识到这个情况,就发表了一个名言——医生能治不死的病,救不了要死的命!
医生是无视生命的“***”
过去的十年,中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但这十年却也是民众对医疗满意度最低、医患矛盾最严重的十年。在一些患者眼中,医生似乎成了眼里只有钱、无视生命的“***”.
追溯医患关系紧张的源头,有医疗事故、医生收红包、过度医疗、开大处方等新闻频繁曝光的原因。医生们也承认,医务界的确存在这样丧失职业道德的医生,但因为这些人的丑闻就判定所有医生“唯利是图”,让他们觉得很委屈。其实大部分医生都尽心尽责,算得上是一名合格的医生。
不苛责医生 给自己留条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医生也是人。不苛责医生,就是给自己留条路。我们的社会大众,每个人都要少一分对医护的偏见和责难,多一份理性和思考!莫让医生的守与望,停留在黑暗和恐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