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头条 > [SC-ICC2015]高长青:机器人外科,从颠覆性技术创新到外科安全

[SC-ICC2015]高长青:机器人外科,从颠覆性技术创新到外科安全

2015-04-14 21:33 阅读:1025 来源:心在线 作者:学**涯 责任编辑:学海无涯
[导读] 2015年4月10日,在第17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心血管病临床国际论坛”上,**总医院高长青教授以“颠覆性技术创新与外科安全”为题发表了精彩演讲。

    2015年4月10日,在第17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心血管病临床国际论坛”上,**总医院高长青教授以“颠覆性技术创新与外科安全”为题发表了精彩演讲。

    高长青教授在演讲开始就指出,每位医生临床知识的获得,首先来自病人的贡献。他动情地说:“外科经验的获得来自病人,没有病人所承受的痛苦,也就不会有外科今天的辉煌。只有安全外科,才能对得起我们伟大的病人。”

    高长青教授指出,创新是外科的灵魂。随后他就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讲解,即颠覆性技术创新、机器人外科、创新与外科安全的思考。

    什么是颠覆性技术创新?

    颠覆性技术的概念,1995年首次提出,它可以是一项技术,也可以是一个技术群;相对于主流技术而言,它往往从边缘入手,初始存在质量低、风险高、利润少、市场小的特征;随着性能与功能不断改进完善,最终取代已有技术,开辟出新的市场,形成新的价值体系。颠覆性技术具有四方面的特征。第一,技术变化速率大,取得重大突破。第二,潜在的冲击范围广,影响范围大。第三,潜在的经济效益巨大。第四,潜在的冲击将会是颠覆性的,可能改变既有的状况,也改变人们生活的方式,创造新的机会。例如,统治一个多世纪的胶卷相机,被上市不到二十年的数码相机取代。相反,渐进性技术是满足应用需求,沿着原有路径进行技术创新。

    2013年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预测,到2025年以前,最具影响力的颠覆性技术排名第一的是移动互联网,其次是知识产业自动化、物流网、云技术和高级机器人。

    机器人手术有哪些优势?

    高长青教授指出,传统的心脏手术需要开胸,创伤大,出血多,恢复慢,瘢痕大,病人也恐惧手术。但是,机器人手术就完全不同,在肋间隙开小孔,就可以完成手术,病人术后一周就可以恢复到正常。

    机器人手术属于颠覆性技术,但仍然是发展中的技术。由于不是标准技术,现在对它还存在较多争议。但不可否认,机器人手术的好处包括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刀疤小,同时效果相当。

    高长青教授说,2003年,手术机器人开始在国外应用于临床,2006年,**总医院引进国内第一台手术机器人。经过在数百个猪心上反复练习,2007年1月,高长青教授研究组完成了国内第一例机器人心脏手术,病人在术后第二天下床活动。之后,他们开展了机器人冠脉旁路移植术,目前已完成二百多例。机器人二尖瓣置换术、粘液瘤切除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肺动脉瓣狭窄矫正术等各种心脏手术也逐步开展,多项手术属于世界首次报告。至今,**总医院已经完成机器人心脏手术近800例。目前国内拥有手术机器人的医院有30多家。

    机器人手术也存在某些缺点,如没有负反馈、价格高、有学习曲线等。但相对于它的优势,高长青教授认为,机器人手术是未来外科微创技术发展的方向之一。

    外科安全思考

    高长青教授指出,创新是有风险的。首先,理念上要准备好,技术上也要准备好,没有一种技术对所有病人都适合,一定要选择合适的病人。二十一世纪的外科将从微创外科发展到无创外科,这对外科医生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数字化手术时代,手术完全可以预先程序化。

    另外,以人为本,才能外科安全。对术后病人一定要有随访,要有反馈,才能实现外科安全。不管使用什么技术,一切为了病人的健康,无害为先,所以,不要为了追求某一种技术或某一种理念,最后导致病人受到伤害。外科已经从切除时代进入修复时代。病人恢复快、功能好是判断疗效的金标准。

    最后,高长青教授强调,团队好,才能外科完全,团队合作是保证外科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