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视角 > “救命药荒”其实是在逼宫

“救命药荒”其实是在逼宫

2011-09-14 08:44 阅读:1591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q****e 责任编辑:qionghe
[导读] 鱼精蛋白,一种心脏手术必须使用的药品,这两天几乎引起了全中国与心脏有关的医疗机构的注意,因为这种药品严重缺乏,已经有很多医院被迫停止了心脏手术。 其实在今年7月,因为厂家突然断货,在多个城市出现了大面积的鱼精蛋白注射液紧缺。按照以往经验判断
 

    鱼精蛋白,一种心脏手术必须使用的药品,这两天几乎引起了全中国与心脏有关的医疗机构的注意,因为这种药品严重缺乏,已经有很多医院被迫停止了心脏手术。

    其实在今年7月,因为厂家突然断货,在多个城市出现了大面积的鱼精蛋白注射液紧缺。按照以往经验判断,很多人会以为这只是一种意外,紧缺应该很快会填补 上,问题很快会解决。作为目前国内唯一的生产商——上海第一生化药业,其负责人给的一个说法是,因为原料不合格,暂时没有进行生产,全国都缺货,何时能恢 复正常供应还不清楚。

    到了8月,“荒”的局面却依然没有得到缓解,甚至有加重的迹象。多家媒体报道,在广州、武汉等多地医院,鱼精蛋白 还在断货,逾九成心脏手术面临“停摆”危险。这时,我们又看到了不一样的说法,生产药企对此表示,并没有停产鱼精蛋白,只是缩减产量。主要是原材料问题, 在生产工艺上有所改变。“最快也要第四季度或明年才能恢复正常。”

    进至9月,“荒”还在继续发酵。经过多家媒体的一轮轮报道及追问,这 家药企已“成功”置身于舆论漩涡之中。**想再不介入调解,恐怕都不行了!药企又有了新的说法,鱼精蛋白的原料有季节性,且取自海鱼,确实有一定供货紧张 的情况,目前并没有停止生产。意思是说,因为原材料减少才造成紧缺。

    这种种迹象表明,无论是停产,还是减产,药企实际目的只有一个,就 是希望从这种“荒”中获得各种好处。首先,是可以就此要挟**,满足他们提出的或明或暗的要求:明的是直接允许他们提高药品价格;暗的是,他们可以在另外 一些公众不注意的高价药品上做文章。二是可以要挟医院。在上海,记者暗访中,该公司某消瘦经理就表示,现在每个月的产量是400盒,“要想保证医院能拿到 药,可以与药厂、中标的药品公司签订三方协议,如果肝素钠也用我们公司的,我们会按比例供给‘鱼精蛋白’。”最后,还可以通过制造市场紧缺局面,坐收另一 种渔人之利——救命药一旦“荒”起来,医疗机构及患者只能到黑市中去出高价购买,但高价救命药的来源同样是生产这一药物的企业,他们是利益链上不可或缺的 一环。

    药企为何有底气和能力这样绑架公众利益?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垄断。如果全国医院都由这一两家企业提供某一类药品,事实上这些企 业就处于垄断地位;而这种药品在临床上具有不可替代性,属于一种“孤儿药”,这就又加重了垄断性。因此,当一种不可替代的临床救命药生产权就掌握在一两家 药企手上,出现这种“紧缺”乃至“逼宫”,都是意料中的事。有几家垄断企业不是这样干的?

    药企绑架公共利益玩“逼宫”,其实挑战的是相 关部门的权威与能力。站在公众的立场,在救命药物生产上,相关部门应设法尽快打破这种垄断局面。一是应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更多药企参与这类药品的生产, 并合理利用市场杠杆调节,同时做好药品存量不足的预警防范工作。二是开放市场,允许医院引进国外同类产品,以缓解紧缺局面。三是应该尊重市场规律,重新评 估拟定新的市场价格,一种药品价格十几年不动肯定不太正常,需要给企业创造合理利润空间,才能吸引更多药企参与到这种药品生产中来,打破这种垄断的局面。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