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7月14日刊登的一项初步研究,虽然吸入性治疗药物对哮喘确有疗效,但吸入安慰剂和假针灸的症状缓解作用却不逊色于沙丁胺醇吸入剂,三种治疗的效果均明显优于不治疗。
哈佛大学医学院、布里格姆妇女医院的Michael E. Wechsler博士及其同事招募了46例哮喘患者,采用交叉设计,在连续12次就诊时(间隔3~7 d,在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均设置洗脱期)随机双盲地给予沙丁胺醇吸入剂、安慰性吸入剂、假针灸治疗或不治疗。
结果显示,3个治疗组的患者报告了相似的症状缓解程度,沙丁胺醇组、安慰剂组和假针灸组分别改善50%、45%和46%(组间比较,P均=NS),均优于不治疗组(仅改善21%,P<0.001)。
但沙丁胺醇吸入剂对气流客观指标的改善显著优于其他各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平均改善20%,而其余3组均仅改善7%(P<0.001)。
研究者总结认为,安慰剂效应对于哮喘患者具有临床意义,甚至可媲美活性药物,最可能的解释是:治疗行为本身可影响患者的自我监测和主观感受。研究者还强调,该研究还提示临床医生应密切关注哮喘控制的客观指标,而不要过分看重主观上的症状改善。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亚药理学会和英国药理学会主办的澳-英联合药理...[详细]
2月28日,GW制药宣布美国FDA授予该公司用于治疗儿童Lennox-Ga...[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