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则投诉,感到很不可思议!
最近这两天,河北一医院的一名心内科副主任医师的吐槽在医圈引起了热议。
事发在4月19日,医生给一个高血压病人开了3盒氨氯地平,总价才2.52元。两天后医生接到了门诊办的电话,病人把他投诉了,说一次性开3盒药,医生是想挣他的钱。
一盒药9毛钱都不到,怎么就扯到医生是为了赚钱呢?对此医生表示非常无语,也很无奈。
高血压本就属于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很多患者到医院诊疗的过程中都会让医生开一两个月或者两三个月的药,避免经常跑医院太麻烦。对此,医生也能理解,通常都会按照相关规定,尽量满足患者要求。
可就这一合规操作,居然被投诉,也是真离谱!
看到医生的吐槽后,网友纷纷留言,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一来自上海的网友表示:作为路人甲的我都被气笑了,下次他再到医院就给他开一个星期的,让他每周都跑医院,这样就不会多,医生也赚不到他的钱。
我也是一名高血压患者,每天都得吃药,别说开3盒,要是能开医生给我开30盒,我也不会有意见。去一次医院好麻烦,还要挂号排队,别人想多开都不行呢!
也有网友表示:现在的药都这么便宜了?3盒药2.5元,光包装、印刷、说明书、锡板加起来最少都得5毛吧,就像不要钱一样的,医生还能赚钱?
当然,也有同行表示:看到这投诉瑟瑟发抖,说不定该医生这么多年的努力和付出都会因此造成重大影响。
该同行的发言并非危言耸听!因为从今年开始,医院里的投诉问题突然变得很重要、很严肃了。
3月26日,国家卫健委等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投诉管理的通知》,要求以“枫桥经验”为模版, 提高医疗机构投诉处理规范化、科学化、法治化水平,推行接诉即办模式,将涉医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为目标。
小编细读《通知》后,整理出通知强调的七点要求:
1、医疗机构要建立患者诉求快速响应机制,要完善投诉管理组织框架,设置三级投诉管理机制;
2、医疗机构要设置标准化投诉接待场所,明确人员岗位和安全防范要求;
3、医疗机构要加强人文关怀,改善医患沟通,从源头减少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4、医疗机构要畅通投诉渠道,方便患者表达诉求,强化首诉负责制;
5、医疗机构要规范投诉接待,明确接待要求和情况核实;
6、医疗机构要严格落实投诉反馈时间,开展投诉原因分析处理。
7、医疗机构要定期对院内投诉情况进行通报,将科室投诉情况作为科室负责人综合目标考核以及聘任、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将医务人员投诉情况作为医务人员定期考核以及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这也就意味着患者的投诉将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它会对医生的处境非常不利,甚至能影响医生的职业生涯。
对此,有同行直言:不怕患者的合理投诉,就怕遇到那种无理取闹的。有些病人投诉完全是根据自己的心情来的,心情好了啥都好说,心情不好,那医生就是背锅侠!现在政策还把患者抬得那么高,多少有点“提灯定损”的意思了,要是患者投诉成功,还有可能得到医院的一笔赔偿,感觉和讹诈似的。
对于同行的言论,知名的公卫政策评论自媒体徐毓才也表示赞同,若是要将“投诉情况”作为医务人员定期考核以及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恐怕会有很多的问题。
话题回到文章开头。
前几天,小编在一社交平台看到了一来自吉林的医护吐槽,医院有个护士在给患者打针时,被一大爷色眯眯的摸手摸腰,护士拒绝后,大爷转身把人给投诉了,后来护士被护理部狠狠批评了一顿,气得回家大哭......
关于投诉,只要是合理的,大家都是理解并且支持的,毕竟每个行业都有他的不足之处,需要社会各界一起监督完善,创造一个更好的就业环境。
但若是矫枉过正或是过犹不及,那结果可能就和最开始的初衷背离了。
文章写到最后,小编想说的是,关于投诉真没必要上纲上线。因为有些投诉,事情真的很小很小,甚至和医疗本身是毫无关系的,若是非要去细究,那问题会非常复杂,这对缓解医患关系并非易事。
很多时候,患者和家属对医务人员的期待太高了,很多时候根本打不到他们的要求。若是纵容类似的无效投诉,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医护人员畏畏缩缩,不敢放开治疗,最后损坏的只会是患者和医院的利益。
来 源 | 爱爱医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备注来源,违者必究
最新!医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万增加到2023年的19....[详细]
连续工作满15年或累计工作满25年且仍在岗的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在满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