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头条 > 这名医生让人佩服!中专毕业,成为院士......没有高学历的厦大教授,凭什么成功逆袭?

这名医生让人佩服!中专毕业,成为院士......没有高学历的厦大教授,凭什么成功逆袭?

2023-12-14 04:00 阅读:2873 来源:见文末 作者:爱爱医小编 责任编辑:爱爱医小编
[导读] 他所经历的一切,有很多非常值得各位同行思考借鉴!

夏医生的故事不知道以后会不会被复刻,或许再也不会出现了吧,就当前而言,他所经历的一切,有很多非常值得各位同行思考借鉴!


近期,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23年增选的院士名单。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新增59名,中国工程院院士新增74名


名单公布后,自带流量的颜宁教授不再是大家讨论最多的对象,最引人瞩目的反而是一个不起眼的名字——夏宁邵。



因为在这人均博士的院士队伍中,只有厦门大学教授、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夏宁邵的最高学历停留在中专

据悉,中专毕业后,夏宁邵没有再去提升学历,而是选择从一名基层医生做起,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地打破自己的天花板,一步步从一名普通医生再到985大学学院的院长,后又当选了工程院院士。


中专毕业后,当了15年医生!没有高学历,硬是闯出科研一片天


据公开资料,夏宁邵副主任医师,1964年7月生,汉族,籍贯湖南宁乡,1978年,他考入邵阳卫校(今邵阳学院)。



1981年,中专毕业后,夏宁邵来到湖南娄底地区人民医院传染科工作。1983年,通过两年的努力,他终于正式成为医院的住院医生,1992年成为主治,1994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


做医生期间,夏宁邵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科研能力。


1993年,夏宁邵主持完成的“中国各民族丙型肝炎感染情况调查”项目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当年他刚满28岁。


可即便是有出众的科研能力,还获过奖,一个当了十几年医生,仅有中专学历的人,是怎么进入厦门大学,还能成为教授的呢?他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在这里,我们必须提一提他的伯乐,厦门大学生物系的老主任曾定


一次偶然的机会,夏宁邵和曾定相识。曾定了解到夏宁邵的一部分科研成果和他对科研的想法后,认为他是一个可造之材,于是大力引荐。时任厦大副校长、分管人事的朱崇实决定与夏宁邵见一面。


而就这一面后,厦门大学副教授的调令就寄到了夏宁邵手中。1994年,夏宁邵和他妻子被一起调入厦门大学工作。


可在人才济济的高校中,夏宁邵的中专学历和还不亮眼的科研成果,无法服众,各种质疑还是会围绕着他,但厦大从未有过动摇。


进入厦门大学工作后,夏宁邵的科研能力受到极大重视,当时的厦大校长陈传鸿还做出了一个决定,这个决定对夏宁邵团队以后的发展至关重要:把校园的一幢独立小楼留给了当时还是生物系的一个普通课题组的夏宁邵团队。陈传鸿对夏宁邵说:“你的脾气比较臭,但是个好人,你在这里独立干事情,没有人会来打搅你,要好好干呀!”


后来的夏宁邵,也没辜负陈传鸿的期待,他在厦大好好干了下去,后来这栋小楼壮大成为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与病毒博弈的那些年


1998年,夏宁邵团队选择以戊肝病毒作为团队成立早期的研究对象之一。在夜以继日的埋头苦干下,夏宁邵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发现戊肝病毒优势中和表位并阐明其结构,发明了基于大肠杆菌规模化制备抗原和VLP的方法,研制出团队的第一支疫苗——戊肝疫苗。2012年1月,科技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告戊肝疫苗获得新药证书。


1999年,夏宁邵团队在国内率先突破艾滋病毒生物活性原料的难题,彻底解决艾滋病诊断试剂的“无芯”问题,研制出国内首个第三代艾滋病毒抗体诊断试剂盒。因在艾滋病毒抗原和第三代诊断试剂上取得的突破,夏宁邵团队获得了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2年,夏宁邵团队同步启动了国产HPV疫苗(俗称“宫颈癌疫苗”)的研究工作。历时18年,研制出的首个国产HPV疫苗于2019年底获批上市,成功打破进口疫苗的垄断。


2008年,研制上市的第四代艾滋病毒抗原抗体诊断试剂盒,再次引领了国内艾滋病诊断试剂的更新迭代。


2020年,HPV疫苗上市的激动还未退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夏宁邵决定暂停或放缓大多数正在进行的实验研究,昼夜不停,一日无休,用最快的速度攻关疫情。


团队研制出了全球首个新冠总抗体试剂等24种新冠试剂,全球首个鼻喷流感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则被纳入全国新冠肺炎疫苗应急攻关五条攻关技术路线。


2022年12月2号,疫情放开前夕,鼻喷苗获批紧急使用。


跳高高,够得着


今年,夏宁邵带领的研究中心教师团队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夏宁邵笑起来有一对酒窝,这让他在学生那显得格外可爱。学生并不惧怕夏老师,就像夏宁邵所说,他和学生之间是一种大朋友和小朋友的关系。


他会叫住独自做实验的学生,说一声“做实验要加油”,会亲自洗了水果递给学生,有空时就在微信上和学生聊聊天。


一位厦大公共卫生学院的学生提到,“夏老师有一句话对我影响特别大,叫‘跳跳高,够得着’。”


“比如,我们把天花板当作目标。你伸手,还差了点距离。但是,你可以每天跳一跳,现在可能只能跳30、40公分,锻炼一年,可能就能跳50、60公分了。这就叫‘跳跳高,够得着’。”


这是夏宁邵的人生准则,唯有如此,方能在总是要跨越十年的研究中沉下气来,一点点突破科学边界。正如夏宁邵所言,“也许有人认为我们总能把握住前沿方向,但我们现有的成果依靠的不是天赋,而是耐心与毅力。”


每周工作6天,全年工作超过300天,人均每天工作时长达12.7个小时,一些人甚至达到16、17个小时,奇迹的背后,是日复一日的坚持,夏宁邵团队用百分之一百的努力对抗着百分之九十九的瓶颈。


关于夏宁邵本人的采访很少,他总会以“工作是大家一起做的,要宣传也要一起宣传”为由婉拒。在研究中心团队介绍的网页上,他的位置也没什么特别,几乎排在了队伍的最末尾。


但此时,回望着网页上夏宁邵的名字,会咂摸出一点仿佛注定的巧合。他从邵阳的中专走出,走到厦门,这一路上牵绊他的,也只有人们可以远离病毒的安宁。


来 源 | 爱爱医综合整理

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转载请备注来源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