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头条 > 共情能力太强不适合学医?

共情能力太强不适合学医?

2022-10-13 18:01 阅读:3999 来源:医学宝 作者:爱爱医小编 责任编辑:爱爱医小编
[导读] 有时医生需要“没心没肺”,但这绝不是冷漠,而是适度的共情能力。
有时医生需要“没心没肺”,但这绝不是冷漠,而是适度的共情能力。

粉丝来信:共情能力太强,我无法对病人的痛苦置身事外

我实习的部队医院医患关系还不错。2018年年初,我轮换到老年病科。刚进科室不久,一位75岁的肺癌患者住进单人病房,他积极配合治疗,主动锻炼,对我们医护也很礼貌。

他的病情恶化得很快。二十多天后,由于癌细胞扩散压迫视觉神经,老人的左眼渐渐睁不开。他用右眼和我们眼神交流,人被病痛折磨到说话困难,我为他吸痰时,他还会费力地感谢我,夸我操作得好,说自己一点儿都不疼。

老人离开是在一个下午。他弥留之际,家属和我们都知道回天乏术,带教老师、护士和我三个人还是轮流给他做心脏复苏,直到家属同意放弃治疗。

这是我第一次完整经历一个生命从健在到结束的过程,哭声响彻在病房里,我为没能留住老人自责。从医两年多、经验更丰富的带教老师留意到我情绪不对,安慰我别太往心里去,但我心中依旧过不去。

因为崇拜医生,大学时我特意转专业学医。老师说,共情、怜悯是护士的基本品质。实习时我才知道,共情能力太强,也可能引发医护内心的痛苦。

科室里有一位很阳光的护士,工作专业细致,常和病人开玩笑活跃病房气氛;下班后认真生活,追剧、出游。但我始终找不到边界,每次目睹生离死别,病人和家属悲哀的情绪也传染给我,同事、家人的劝说用处都不大。

那位老人去世一个多月后,我的实习也结束了。带过我的老师邀请我来医院入职。想到自己无法调节情绪,身体也不好……我找了些理由,婉拒了。

后来有人告诉我,一线医护人员也需要做好心理创伤预防。我想起大学期间,学校开设了心理学课程,但我并未重视这门课。我实习时所在的医院没有心理咨询室,或许现在已经有了吧。

最后我想说,在医院遇到“感觉很冷漠”的护士,先别急着怪她们没有职业素养,她可能是太累了,也有可能因为刚叮嘱完病患家属注意事项、家属却不以为然而无奈呢。

编者注:对于医生来说,“共情能力”不是累赘,而是动力。

一个漠然的人不要去做医生,因为他缺乏救急扶伤的动力,工作无法给自己带来成就感。比如说,在中国儿科医生收入是比较低的,但儿科医生必然很喜欢孩子。对他们而言,看着一个自己治疗过的孩子逐渐长大成人,在二十多年后再次相见,这种时刻是无与比拟的。

所以医生一定要有同情心,能够从爱心的角度和病患产生一种共力,感受到他的需求。

但同时,在这个高压岗位上,医生也必须拥有一种韧性。也有医生同行因为压力过大,每次手术前都会失眠,最终离开了医生这一行业。医生肯定会面对死亡,面对高风险,要是心里负担太重了,这一刀下去老想着万一失败了怎么办,那怎么做?我们开玩笑说需要“没心没肺”,但绝不是冷漠,而是适度的共情能力。

来 源 | 医学宝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尾骨、侵权请联系我们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