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杜兰大学医学院James Antoon 博士和Barbara Beckman博士的带领下,科学家们鉴定了两种鞘氨醇激酶(SK)靶向药物,SK参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肿瘤新疗法的关键在于特异性攻击癌细胞而不损伤正常细胞。研究结果发表在《实验生物学和医学》上,展示了SK耐药性的作用和SK抑制剂的治疗潜力。
Beckman博士指出,“鞘氨醇激酶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分子靶位点,这项研究表明SK过表达促进了乳腺癌一线化疗的耐药性,如他莫昔芬。我们进一步研究发现,SK抑制剂SKI-II 和**294640的治疗能诱导细胞死亡及阻止耐药性肿瘤生长,同时在相对正常的乳腺细胞模型系统中没有类似影响。”
这些靶向SK的分子疗法,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减少副作用方面有一定潜力。然而,Antoon 博士警告说:“虽然这些结果是令人鼓舞的,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充分了解SK抑制剂对耐药肿瘤的疗效和相关风险。”
《实验生物学和医学》的主编Steven R. Goodman博士表示,“Antoon 博士、Beckman博士及其同事带来了令人振奋的结果,同时也暗示对于SK抑制剂有望作为新的癌症治疗手段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肺癌已成为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首,分别占比19.59%和24.87...[详细]
在我国,肺癌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首位,约为46.08/10万,占所有恶性肿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