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可扩散至全身,并在组织内长期潜伏,常在人体抵抗力低下时发病。其病理形态以结节、浸润、干酪坏死和空洞形成等混合存在为特征。本病属于中医肺痨范畴,中医学对此论述甚详。如《素问·玉机真藏论》说:“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身热,脱肉破胭……”生动描述了肺痨的一些主症。《肘后方·治尸注鬼注方》指出,本病“累年积月,渐就顿滞,以至于死,死后复传旁人,乃至灭门”。充分认识到本病是一种慢性病,且具有传染性。《三因方·劳瘵》认为本病“内非七情所忤,外非四气所袭”,“多由虫啮”引起。《古今医统》强调,“情怯之人”最易患病。在此基础上,《医学正传》提出了“一则杀其虫以绝其根本,一则补其虚以复其真元”两大治则,迄今仍卓有成效地指导着中医中药的临床实践。
辨证论治
1.气阴亏耗
症状:咳嗽无力,干咳少痰,或痰唾黏白,或痰中夹血如丝如缕,或有潮热,手足灼热,胸痛,口燥咽干,畏风自汗,声嘶失音,饮食减少,气短懒言,神疲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或虚大。
治法:益气养阴,润燥止咳。
方药:保真汤加减:人参、白术、当归、生地黄、熟地黄、五味子、地骨皮、柴胡各10克,茯苓、黄芪各15克,白芍、赤芍、天冬、麦冬、陈皮、厚朴、地骨皮各12克,甘草6克,黄柏8克。
2.肺阴不足
症状:干咳,或咯少量黏白痰,咳声短促,痰中有时带血,如丝如点。午后手心热,皮肤干灼,口燥咽干,甚则喉痒音哑。胸部隐隐闷痛,饮食不佳,疲乏无力。舌边尖红,苔薄少津,脉细而数。
治法:滋阴润肺,止血杀虫。
方药:月华丸加减:生地黄、熟地黄、天冬、麦冬、沙参各12克,贝母、桑叶、菊花、阿胶各10克,百部30克,三七(冲)3克,茯苓、山药各15克。
3.阴虚火旺
症状:咳呛气急,痰少质黏,或吐稠黄痰,咳血反复发作,量多色鲜红,混有泡沫,胸肋掣痛,盗汗,潮热,午后为甚,颧赤,口渴,心烦失眠,性急善怒,形体日瘦,男子可见梦遗,女子可致月经量少或闭经。舌红绛而干,脉细弦数。
治法:滋阴清热,潜阳安神。
方药: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加减:百合30克,龟板、鳖甲各15克,麦冬、玄参、生地黄、熟地黄各12克,知母、秦艽、银柴胡、地骨皮、青蒿、阿胶(烊化)、五味子、川贝母各10克。
4.肺脾气虚
症状:气短,咳喘无力,胸闷纳呆,腹泻,神疲乏力,语声低怯,自汗,面色萎黄,畏寒怕冷。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健脾益气,培土生金。
方药:四君子汤加味:人参15克,百部30克,白术、黄芪、茯苓、炙甘草各12克,陈皮10克。
5.心肾阳虚
症状:面浮肢肿,喘息少气,心慌,形寒肢冷,面色白光 白,五更泄泻,男子阳痿,滑精,女子闭经不孕。舌润质淡,脉细弱或结代。
治法:温肾阳,养心气。
方药:新定拯阳理劳汤加减:人参、黄芪、白术、五味子、当归各12克,甘草6克,桂心10克,陈皮8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