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对于医学其人文性的思考越来越多,对于生命的思考也越来越深刻,这为医学人文的诞生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理论基础;随着医务人员整体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他们对于工作的思考与总结也日益增多,这为医学人文的诞生提供了很重要的学术基础。医学人文学系作为一门年轻但是对人类发展意义重大的学科,在不断探索中逐渐发展。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以及关于医学的“目的和价值”问题的探讨成为热点,我国医学人文学的教学与研究便出现了热潮,一些医学院校陆续开始了医学人文学的教学,一些医学人文学方面的著作也相继问世。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我国医学人文学在这一热潮中得到了长足发展。然而这一时期我国医学人文学的发展还存在许多缺憾,诸如其发展多为孤立的、单向的,缺乏学科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没有形成与医学相匹配的医学人文学学科群,没有充分发挥医学人文学在医学发展中“规范与引领”的作用等。正如北京大学医学史研究中心张大庆教授在《制约我国医学人文学科发展原因的探究》中所说的“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医学在20世纪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现在对医学失望和怀疑的气氛却更浓”.那种对医学新进展的欢呼已不复存在,“存在的是对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发展可能出现后果的恐惧日益增长,对医疗保健非人格化倾向的不满,对不堪重负的医疗费用和卫生资源分配不公的批评。” 这正是对医学人文学没能及时地解决医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产生的后果的写照,这也正表明了加强医学人文学建设的现实必要性。
我们一定要正确把握人文的理念。广大的医务工作者在这里要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就是以往提到人文关怀,人道,尊重和关爱,往往我们更多的想到的是病人,这一点没有错,我们医学的目的永远是患者的利益高于一切,而我们现在要做的是要讲医务人员的人文关怀,纳入进来。哪一个医生不愿意做好医生,哪一个医生不愿意品尝为患者救治成功得到的信任,哪一个人不愿意去牺牲自己的一些利益,为病人做一些牺牲,他们愿意,但是如何让他们发自内心的愿意,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在医院的环境建设上,我们需要思考怎么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去创造、构建起尊重患者,同时也尊重医务人员的文化环境。我们怎么做要靠我们,结合我们的国情。尊重我们的医生,尊重我们的护士,也尊重我们的患者,构件一个好的环境,我们除了在医院当中,不断的出现患者关爱患者,让患者满意,是不也应该有一些创新,让我们的医务人员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