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有这样一张照片深入医患之心:时任杭州广济医院院长的英国医师梅藤更查房时,一位小患者彬彬有礼地向他鞠躬,上了年纪的梅藤更也入乡随俗,深深弯下腰回礼。我们不禁想问:医患间何时能回到这温馨瞬间?
“感谢赵医生,我出院了,再见!”近日,某院耳鼻咽喉科住院医师赵鹏龙跟往常一样到医院上班,发现医生站的电脑上贴着一张小小的便笺, 便笺上的落款是一个床号,还有一张笑脸。
据悉,这张便笺是46床接受了鼻内镜下鼻腔鼻窦手术患者小李出院前留下的。对于写这张便笺的初衷,小李表示,住院期间,耳鼻咽喉科医务人员热情和蔼的言语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写得很简短,只是想打声招呼,并表示感谢,这是患者对医生最基本的礼貌。医生的工作很辛苦,希望他们每天能多笑一笑。”小李如是说。
“看到便笺时的第一感受就是很温暖。”赵鹏龙说,留便笺事情虽小,但体现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尊重和感谢之情,这无疑给了医护人员莫大的鼓励。
该院院长陈军政在微信上留言:“这一张小便笺,使我们医务人员感到无比温暖,医患之间的真诚和互信是存在的,我们更应该像赵医生一样给予患者温暖的服务,这片发自内心的纯真的感激,是对我们的肯定,是美好的一面。”
进入今年以来,恶性伤医、杀医事件频发,对这个现状,公众其实不能仅仅就事论事,也不能只从感情上进行宣泄。这里有一个前提:绝大多数医生是好的,绝大多数患者也是好的。在这样的前提下,要看清楚一点,虽然有那么多恶性事件发生,但那依然是极少数。
医患冲突问题的根源还是医疗体制问题。当大多数人越过冲突本身,将视线投向医疗体制,一些医生的思考更进一步。“医患关系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社会的一部分”为赵本山做过手术的宋冬雷曾如此表示,“经济高速发展,诚信缺失,各行各业都一样。”
当信任和礼貌从整个社会图景中淡出,很难要求医患之间还保持相互鞠躬的姿态。但医患间不应该是敌对的,共同的敌人应该是疾病。只有医患互信,礼貌对之,斩杀病魔的利剑才能发挥出最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