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头条 > 从献血到用血,完善管理需迈几道坎

从献血到用血,完善管理需迈几道坎

2015-06-13 21:32 阅读:699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林* 责任编辑:林夕
[导读] 6月14日“世界献血者日”今年的主题是“感谢你挽救我的生命”。血荒、献血与用血安全风险、临床用血合理性不足问题仍不可忽视。

    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正如今年的主题“感谢你挽救我的生命”,自1998年献血法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正加入到这一光荣的队伍当中,用自己的一腔热血挽救更多人的生命。与此同时,血荒,献血与用血时存在安全风险,临床用血合理性不足等血液管理中的问题不可忽视。

    季节性、区域性血荒依然严峻

    在11日召开的全国血液管理大会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马晓伟介绍说,献血法实施17年来,我国无偿献血制度全面建立,血液**能力、血液安全水平和临床用血水平显著提高,全国献血总量由1998年不足1000吨提高到2014年近4400吨,增长了3.4倍;全国无偿献血人次由1998年的32.8万提高到2014年的1299万,增长近40倍;献血率提升至2014年的9.5/千人口。

    “但还应清醒地看到,随着经济社会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季节性、区域性血液**紧张的情况时有发生。”马晓伟说。

    为何会出现季节性、区域性“血荒”?

    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知名大医院较多,外地疑难重症患者、需要大型手术患者愿意选择到北京治疗,而献血者多是北京来源。记者还从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了解到,长期以来,北京80%以上的无偿献血来自街头流动采血点,而流动献血极易受季节、气候、公共事件、采血点周围环境等因素影响。北京市献血人群也相对单一,大学生、农民工等作为无偿献血的主力军,赶上寒暑假、春节等集中返乡时期,都会造成献血量减少。

    此外,担心损害健康、发生安全风险也成为无偿献血者积极性不高的一大原因。

    为鼓励无偿献血,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四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血液管理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血站应以献血者为中心,完善献血服务设施,增强服务意识,为献血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做好无偿献血表彰活动,探索建立个人、单位、社会有效衔接的无偿献血激励机制,提升适龄公民献血的积极性。

    献血安全谁来保障?

    今年初,福州5岁女孩毛毛因输“窗口期”艾滋病毒感染者的血而导致患上艾滋病的消息让血液安全的话题更被社会关注。

    献血或输血是否会传染疾病?如何防止毛毛的悲剧再次发生?

    “从献血者来看,不用有这种担心。”江西省赣州市中心血站献血宣传科主任赖群英介绍,针对献血者的所用耗材都是一次性的,耗材使用后送医疗废物处理处置中心统一销毁,确保献血者安全。

    而要保证用血者的安全,则要把好几道关。赖群英说,首先要保证血源安全。血站通常对献血者在献血前会进行相应的前期检测,献血完成后,血站还要提取两份献血者的血液样本,带回血站由不同的工作人员、不同厂家的试剂检测至少两次。

    “此外,还要减少‘窗口期’风险,这也正是导致福建女孩毛毛感染艾滋病毒的原因。”赖群英说。

    专家介绍,诊断艾滋病毒感染的主要方法是检测艾滋病抗体。但是,在艾滋病毒感染后到能够从血液中检测到抗体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这段时间被医生称为艾滋病的“窗口期”.不仅艾滋病毒感染存在“窗口期”,许多传染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的感染都存在一段“窗口期”.在“窗口期”内,尽管血液中检测不到病毒,但却有传染性。输了“窗口期”感染者的血液,与“窗口期”感染者共用注射器等医疗器械或发生危险性行为,都有可能被感染。

    为降低因“窗口期”带来的输血传播疾病风险,国家卫计委和财政部2015年3月联合印发关于做好血站核酸检测工作的通知,要求2015年血站核酸检测覆盖全国。这意味着,按照过去传统的方法可能20天内检测不到的艾滋病病毒,在采用核酸检测办法后,可能10天之后就能够检测到,从而降低感染的风险。

    马晓伟介绍,目前,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海南等省市已经实现了核酸检测全覆盖。

    “血站采用核酸检测,能有效降低输血风险,防止异体输血带来的疾病传播和不良反应。但关键还是要强调献血安全,从低危人群中采集血液。”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输血科主任饶美英则指出,目前科学技术条件下,国内外至今仍然无法把“窗口期”降低为零,“窗口期”问题是困扰全世界的难题。

    科学合理用血是关键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无论是谈到如何解决缺血问题,还是如何提升用血安全,专家们都认为,科学合理用血是关键。

    “要扩大血液**,也要加强临床合理用血。不能走‘大出血、多供血’的路子。”马晓伟在全国血液管理大会上再三强调。

    何谓科学合理用血?我国献血法规定,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应当制定用血计划,遵循合理科学的原则,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推行微创技术、通过开展自体血回输等方式都可以缓解“血荒”,加强用血安全。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黄宇光介绍,协和医院坚持科学合理用血,常规采用病人自体血回输、血液稀释等方式,医院在保持手术量每年以两位数增长的同时,使用血量持平并缓慢下降,形成良性循环。

    饶美英说,和异体输血的风险相比,自体输血是当前最安全可取的输血办法。目前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开展自体输血量占整个医院输血量的30%以上。

    “一般宫外孕、脾脏破裂、心脏手术等术中大量出血的病人,医院大多鼓励他们开展自体血液回收重新利用。”饶美英介绍,这一技术在麻醉科使用最为成熟,经检测患者血液的红细胞基本正常,即可通过全自动回收机,将患者自身出血回收再利用。然而,如果患者的出血被羊水、癌细胞等污染的,则不能回收利用。

    国家卫计委等四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血液管理工作的意见》提出,推进临床合理用血,建立临床用血监督、管理和评价制度。加强临床用血管理和人员培训工作,积极推广减少术中出血的成熟技术,提高医疗质量,节约血液资源。

    ■链接

    献血对身体无害

    (记者吴晶、胡浩、高皓亮)新华社

    100多年的献血史、50多年的献造血干细胞史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已证明:捐献血液和造血干细胞无损健康。

    根据医学界的研究,人体内的血液和造血干细胞都是可以再生的,捐献血液和造血干细胞都有严格的定量控制,不会伤害捐献者的身体。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输血科副主任医师黄先豹告诉记者,无偿献血一般限定在200毫升至400毫升,相当于人体血液总量的5%到10%.献血后一般可通过自身调节功能,在两个小时内恢复到献血前的血容量。科学测定,健康人一次失血不超过10%不会引起不适症状。

    “无偿献血不仅对身体无害,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利于身体健康。”黄先豹说,适量献血可提升骨髓造血功能,加快红细胞生成,促进新陈代谢,使人体保持旺盛造血功能。其次,定期适量献血,还会降低血液黏稠度,降低动脉硬化隐患,预防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黄先豹说,一般首次献血者年龄限定在18岁至55岁,再度献血最好间隔半年以上,长期献血者年龄可延长至60岁。捐献血小板的,一般要求间隔3个月以上,长期捐献者可缩短至两个礼拜。

    国家卫计委有关负责人指出,由于血液和造血干细胞的特殊属性,国际社会的通行原则是捐献血液、造血干细胞要遵循无偿原则,因为生命无价,它不是商品,而是一种生命之间至诚至真的无私馈赠。

    然而,无偿捐献并不意味着无偿使用,因为从爱心人士的捐献到安全有效地用到患者身上都要有不同程度的投入成本。以血液采集为例,献血只是这些血液“爱心之旅”的开始。献血车采集的“爱心血液”被运回血液中心后,被送到检验室,做包括ABO血型、Rh血型、艾滋病、梅毒、乙肝、丙肝等一系列检测。根据我国相关法规要求,有的项目甚至还要求使用不同厂商的诊断试剂做两遍检测,以防漏检,确保血液安全。后面还有一系列的血液加工程序,比如为避免输血反应,要过滤掉白细胞;为适应不同患者的需要还要将全血经高速离心机分离成血浆、红细胞悬液等等。这一道道程序和环节,都要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共同构成了这袋无偿献血的成本。所以医院到血站取血时,要支付给血液中心这部分成本;病人用血时,这部分成本就转移到病人身上。患者支付的费用并非血液本身的价格,而是采血、运输、加工、保存的费用。

    (原文标题:从献血到用血,完善管理需迈几道坎)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