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要解决的是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我国历来把“看病”的赌注全押在“公立大医院”身上,现在“看病”出了问题,却不在“公立大医院”身上找病因,四处抓“替罪羊”.医改成功必须抓准“病因”,向最难处掘进!
替罪羊之一:医保
“医保”不属于医疗体制“改革”范畴,不管搞不搞医改,医疗保障都应该搞。看病是“需方”向“供方”购买医疗服务,“医保”只能增强需方的购买能力,不能增强供方的供给能力,更不能改变供方的种种乱象。所以“医保”不能代替“医改”.
替罪羊**:基层
搞“强基层”没有错,但基层看病难的根源不在基层,在公立大医院。基层的医生全被公立大医院虹吸去,基层留不住合格医生,百姓自然看病难。所以,“强基层”不能从基层入手,应从公立大医院的体制改革入手,从公立的***制度和等级制度入手。五年医改,在基层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结果没有做到“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效果并不好。
替罪羊之三:药改
“医改”变“药改”是一个根本性错误。
医改变药改后,**把公平竞争的药品市场重新包办起来,自从搞了“药品省**招标配送”后,原来质量竞争、价格竞争的市场机制,坠落为药厂只有公关、行贿、送回扣才能销出自己的药品。结果药价更加虚高,普遍涨价,医疗市场也增添更多怪现象:高定价,大回扣药品畅销,反之就无人问津,常用好药消失。其实就是把药业**成果全部毁掉,一夜之间退回到计划经济老路,行政化代替了市场化,**配置资源代替了市场配置资源。
药房托管并不能解决医药分开问题。现在医改过分强调药的因素,医改成了药改。医生处方与药品消瘦的利益并没有因为药房托管而消失,会不会由以药养医衍变成以医养药值得担忧。
医疗行业与医药行业是不同的两个行业,药品营销渠道只有在达到公立大医院之后才出现药价虚高,问题出现在公立大医院,不在医药行业。
病根在哪里?
病根就在公立大医院,在三甲医院。
可是,计划经济时期,根本并没有“看病难,看病贵”,为什么呢?因为当时虽然公立垄断、一家独大,却绝对不准追逐经济利益,这就是计划经济体制。
**后,其他行业虽然所有经济主体都允许“追求经济利益”,但都没有了公立垄断、一家独大,**放权了,市场放开了,民营进来了,所有经济体公平竞争,看谁的服务质量高,谁的价格低,谁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消费者成为市场的上帝。这就是市场经济体制。
唯有医疗服务行业,既不是计划经济体制,也不是市场经济体制。它允许“追逐经济利益”却不要公平竞争,创造一个“独家垄断追逐经济利益”的霸道体制,百性别无选择,只能挨宰。
医改成功,必须抓准病根儿,不再抓替罪羊。公立医院改革这棵老树能否孕育几枝新芽?凡改革都不免在细节上存在瑕疵,但方向性的错误则不可原谅。公立医院改革从根本上讲是改革**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