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托”的危害众所周知。有关部门每年都在打击“医托”,但总是打不完,“医托”已成为一种社会毒瘤和痼疾。每年被“医托”所骗者数以千计,给患者带来重大损失。在有关部门打击“医托”的同时,近日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通过发“悬赏缉拿令”抓“医托”的方式也加入到打击“医托”的行列,此举值得推广!
近日,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一楼缴款大堂里贴着抓医托“告示”,医院方面表示,近期他们相继接到部分患者投诉,反应在该院就诊过程中曾经被骗,转移介绍到了其他水平比较低的医疗单位进行治疗,医院也经过证实,这种以牟取暴利的为目的行为属于医托行为,希望广大患者也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同时,中日联谊医院正在会同相关执法部门就这一现象展开专项整治行动,希望广大患者举报,一经查实,如“医托”为非该院在编职工,给予举报人奖励500元;如果“医托”是该院在编职工,给予举报人现金10000元奖励。
“医托”,的确是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医托”式的诈骗,关乎着每个被骗患者的生命安全,的确不可小视。然而,现实的情况却并不乐观,一般对此类诈骗性质团伙,当地**机关大都是按照《治安管理条例》进行罚款的处罚,而这些处罚与其诈骗被查处的次数以及所得来的钱财相比,明显是无关痛痒,使其缺乏对法的敬畏。
就相关媒体的报道来看,依法给以刑拘的几乎是凤鳞毛角,当然这里面有因专业性太强,以及取证难的问题存在。因此,我们不仅要是给“医托”从严从重予以打击,也需要全社会都行动起来,敢于指证“医托”,还要对“医托”所关联的医院和诊所严重处罚,吊销其行医资格。
补充:教你认清“医托”三大骗术
近年来,医托骗局屡禁不止,其实,这些医托骗人的伎俩并不高明。“医托”就是活跃在大医院门诊,专门向患者吹嘘外面的诊所如何便宜,疗效如何好,从而达到赚取劳务费目的人。“医托”的骗人招数有三:
一是套近乎。他们主动找患者或家属讲话,总能找到与人攀谈的话茬。
二是现身说法。如果您是肝炎患者,“医托”会说自己也得过肝炎,何年何月由某诊所的某某“肝病专家”医好了。
三是移花接木。当得知患者是冲着某教授来时,“医托”会说他(她)认识这位教授,然后慌称这位教授今天不在医院,而是被某诊所坐诊了。当真的到了他(她)所介绍的诊所去后,发现那位坐诊医生并不是要找的教授时,“医托”便会与那位冒牌医生表演双簧,说这位坐诊医生是那位教授的老师,因情况有变,临时请“老师”代劳。
“医托”下手的对象大多是女性、老人和外地人。他们多以“病友”的身份推荐所谓“著名”的医生。到大医院就医,有问题最好找门诊咨询台及导医人员询问。
最新!医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万增加到2023年的19....[详细]
连续工作满15年或累计工作满25年且仍在岗的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在满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