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离或是死别,医院无疑是人们情感表达最为集中的一个地方。这个寒假,西南大学学生陈宇舟和他的伙伴们就蹲守在医院拍摄纪录片,记录医院里的人生百态。2月12日,记者对摄制组进行了采访。
来自西南大学文学院的大四学生陈宇舟,去年寒假曾在家乡湖南长沙的火车站拍摄纪录片《边城》,并获得第20届北京大学生电影展最佳纪录长片奖。今年,陈宇舟选择了在湖南省人民医院拍摄《医院里的中国》。“这应该说是《边城》系列的第二部,即选择不同社会公共空间人们的生活状态,来反应经济转型下的中国社会。”陈宇舟说。
从1月20日起,陈宇舟和来自西南大学、北京传媒大学的十几名同学一起组成摄制组,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开拍。“我们重点选择了血液科、新生儿科、肿瘤科3个科室进行拍摄。”陈宇舟介绍。每天早上8点开始,陈宇舟他们便分成几个摄制小组,各自关注一个科室……持续20多天的工作后,陈宇舟他们拍摄了很多不同阶层人物的故事—十几岁的小女孩因为母亲的病危通知书躲在走廊默默流泪,初为人父的父亲焦急地在重症看护室外等待儿子的消息……
“最难忘的是除夕。那天碰巧有4个白血病患者家庭聚在一起过年,互相为对方打气。”陈宇舟说。除了感人的故事,摄制组也试图反应当下的医疗体制变革,比如即将实施的“大病医保”新政以及一些“仁医”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