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和死亡率高等特点,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根据统计中国每年发生脑卒中病人达200万。发病率高达120/10万。现幸存卒中病人700万,其中450万病人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和生活不能自理。致残率高达75%.而这幸存的700万病人,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随着脑卒中急性期治疗和管理水平的进步,近些年来卒中的死亡率大大降低,但脑卒中幸存者中绝大多数存在参与受限的现象,往往需要他人的帮助才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动,给患者参与正常的社会活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卒中幸存者以及其家属已不再满足于稳定病情和保障生命的基本要求,而是寻求患者能够改善或恢复,以达到良好的社会参与能力。探索影响卒中后幸存者参与受限的主要因素,并针对性的制定相关的干预措施来改善患者的参与能力,这样不仅能提高卒中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大大减轻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还有利于预防卒中的再复发。
研究要点:
大多数卒中幸存者存在参与受限现象。
研究对比使用调查加权χ2检验和逻辑回归模型进行评估。
抑郁和焦虑症状,失语症和构音障碍为参与受限的***预测因素。
二战美国婴儿潮指的是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这一时期出生的美国人人数大于目前人口的25%,由于人口日益老龄化和卒中死亡率的降低,截止2030年1月,卒中幸存者人数估计升至700万人—1000万人之间,鉴于卒中幸存者人数居多,研究影响卒中后幸存者致残率的主要因素是非常必要的,并针对性的制定相关的措施来干预这些可控因素,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致残率,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
针对这种情况,来自美国密歇根大学的LesliE.Skolarus博士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影响卒中后幸存者致残率的主要因素,以便并针对性的制定相关的措施来干预这些可控因素。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与2013年11月26日的《Stroke》杂志上,研究结果表明卒中幸存者存在更多的参与受限的现象,以后的工作旨在改善卒中幸存者的体力,减少抑郁和焦虑症状,改善失语症和构音障碍,以增强其参与能力,改善其生存质量,减少致残率。
当老年人发生卒中时,日常必要活动受到限制是非常常见的现象,但是对于他们有限的能力去参与一些重要的社会活动还知之甚少,研究寻求了解更多影响卒中后致残因素,调查这些预测因素的差异,包括躯体状况,认知能力,失语症和构音障碍,抑郁和焦虑症状,对于其中的一些可控因素进行干预以改善卒中幸存者生活质量。
数据来源于2011年国家卫生和老龄化趋势研究(NHATS),鉴别出892名自行报告发生卒中年龄大于65岁的老年幸存者。一对一的倾向匹配进行人口统计及合并症创建一个匹配的样本。参与受限定义为,由于健康和功能状况导致减少/缺乏社交活动价值。躯体和认知能力,抑郁与焦虑症状由有效的量表进行评估,失语症和构音障碍由一个单一问题评估。研究对比使用调查加权χ2检验和逻辑回归模型进行评估。
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卒中幸存者存在更多的参与受限的现象(实验组32.8%vs对照组23.5%)。在校正体力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任何参与受限和重要部分(参加宗教服务,俱乐部和课程,外出享受)被排除。抑郁和焦虑症状,失语症和构音障碍为参与受限的***预测因素。
研究结论表明卒中幸存者存在更多的参与受限的现象,以后的工作旨在改善卒中幸存者的体力,减少抑郁和焦虑症状,改善失语症和构音障碍,以增强其参与能力。
让我们首先从抗血小板疗法来进行讨论。毫无疑问的是,阿司匹林对于卒中的二级预...[详细]
研究者正在尝试使用一种有力的影像学检查工具,对难以寻觅的癫痫病灶进行定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