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上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对于首次复发心包炎的患者,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秋水仙碱可使之后再次复发的风险减半。
欧洲心脏病学会指南根据非随机观察性研究结果和专家意见,推荐应用秋水仙碱治疗复发性心包炎时,应先以起始剂量2 mg/d治疗1~2 d,然而再以维持剂量1 mg/d进行治疗。
在这项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CORP研究中,意大利都灵玛丽亚维多利亚医院的Massimo Imazio博士从4个研究中心入组了120例首次复发心包炎的患者。患者随机接受常规治疗+安慰剂或秋水仙碱治疗6个月。对于体重≥70 kg的患者,采用推荐剂量进行治疗,但对于体重<70 kg的患者,起始剂量降至1 mg/d,维持剂量降至0.5 mg/d。常规治疗一是选择阿司匹林800~1,000 mg或布洛芬600 mg,每8 h给药1次,连续7~10 d,二是选择强的松0.2~0.5 mg/kg体重,每日给药1次,连续4周,随后逐渐减量。
结果显示,秋水仙碱组72 h时仍持续存在症状的患者比例显著低于安慰剂组(23% vs. 53%,P=0.001),1周时的缓解率亦显著低于后者(48% vs. 82%,P<0.001)。秋水仙碱组的平均复发次数显著低于安慰剂组(0.1次 vs. 1.0次,P<0.001),至首次复发的时间显著长于后者(2.5个月 vs. 1个月,P<0.001)。秋水仙碱组和安慰剂组18个月时的再次复发率分别为24%和55%(P<0.001)。与安慰剂组相比,秋水仙碱组复发的相对风险降低了56%,每治疗3例患者即可预防1例复发。两组在再入院(5% vs. 13%)、填塞(0% vs. 2%),和缩窄(均为0%)发生率方面均无显著差异。胃肠不耐受是最常见的副作用,见于4例秋水仙碱治疗组患者和5例安慰剂组患者。两组均未观察到重度副作用。秋水仙碱组5例和安慰剂组4例患者中断治疗。
耶路撒冷哈达萨大学医院心脏研究所心力衰竭与心肌疾病中心主任Andre Keren博士评论认为,该研究在设计和实施方面均较为严谨,其结果表明低剂量秋水仙碱不仅安全有效而且耐受性佳,因此强烈支持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剂量秋水仙碱作为一线辅助用药治疗复发性心包炎。
Imazio博士和Keren博士均认为,由于该研究排除了肿瘤性或细菌性心包炎患者和多次复发心包炎的患者,因此其结果不适用于所有心包炎患者。此外,或许正是由于该研究对患者的选择较为严格且用药剂量较小,因此才观察到秋水仙碱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Keren博士表示,CORP研究中激素的给药剂量和频率低于这些研究者此前进行的CORE研究。在CORE研究中,强的松的给药剂量为1.0~1.5 mg/kg体重,每日1次,连续4周,并且35%的患者在首次心包炎发作期间曾应用激素。相比之下,在CORP研究中,安慰剂组和秋水仙碱组仅分别有10%和8%的患者既往曾应用激素。这可能反映出用药观念的改变,即激素在降低复发率方面实际是有害的。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亚药理学会和英国药理学会主办的澳-英联合药理...[详细]
2月28日,GW制药宣布美国FDA授予该公司用于治疗儿童Lennox-Ga...[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