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药资讯 > 研究发现中国人特有解酒基因

研究发现中国人特有解酒基因

2011-07-13 11:09 阅读:1557 来源:东方网 作者:q****e 责任编辑:qionghe
[导读] 据报道,中国人的基因中存在能够分解酒中毒素的基因,且这种基因仅存在于中国人及与中国人有关的人群。

    据《东方早报》报道,中国人的基因中存在能够分解酒中毒素的基因,且这种基因仅存在于中国人及与中国人有关的人群,如韩国、日本等东亚人群中间——复旦大学人类遗传学实验室、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李辉课题组昨天宣布了这一有趣的发现。

    据介绍,因为这种基因的形成年代与“杜康酿酒”这一历史故事的时间相吻合,因此被专家戏称为“杜康基因”。

    “杜康基因”学名是乙醇脱氢酶第七亚族基因(ADH-1-B),与酒精及一些相关毒素的解毒功能相关,乙醇脱氢酶的功能主要是将人体摄入的酒精分解为乙醛,乙醛在人体内另一种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进一步被分解为乙酸,而乙酸是人体内众多代谢反应需要的底物,这就完成人体对酒精的解毒功能。

    为什么在欧洲同样有很多人饮酒,却没有发现乙醇脱氢酶第七亚族基因?对此,李辉解释说,虽然都是酒,但是欧洲的酒主要是由水果类酿造的,而东亚人群的酒是由粮食酿造的,这存在比较大的差别。另外,欧洲直到中世纪农业都不发达,用于酿酒的粮食很少。因此,酒精对欧洲人群中基因的选择时间短,作用很弱。这也解释了我国很多以游牧为主的少数民族不存在这种基因的原因。

    既然东亚人群中有分解酒精能力特别强的乙醇脱氢酶第七亚族基因,那么是不是东亚人在饮酒时就可以随心所欲呢?对此,李辉的回答是否定的。他表示,虽然70%东亚人体内有乙醇脱氢酶第七亚族基因,但是这种基因只能是将酒精分解为乙醛,乙醛还是对人体有毒性的,很多人喝酒脸红就是由于乙醛**的原因。要想将乙醛彻底分解为无毒的乙酸,还需要另一种乙醛脱氢酶,但奇怪的是这种酶在东亚人群中又有70%的人没有。所以,尽管很多人不会发生酒精中毒,但会发生乙醛中毒。

    研究只是向我们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人类进化的有趣故事。为了健康,还是应该尽量少饮酒。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