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业交流 > 利福平在多领域的应用

利福平在多领域的应用

2011-03-12 10:23 阅读:6478 来源:爱爱医 作者:i*m 责任编辑:iam
[导读] 利福平(rifampicin,RFP)又名甲哌利福霉素,为利福霉素类半合成广谱抗菌药。因体内外试验证实利福平对结核杆菌和非典型分枝杆菌作用显著,故被作为第一线抗结核病药。临床中,利福平除用于结核病外,因其能抑制细菌DNA转录合成RNA,还被用于耐药金黄色

    利福平(rifampicin,RFP)又名甲哌利福霉素,为利福霉素类半合成广谱抗菌药。因体内外试验证实利福平对结核杆菌和非典型分枝杆菌作用显著,故被作为第一线抗结核病药。临床中,利福平除用于结核病外,因其能抑制细菌DNA转录合成RNA,还被用于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肠球菌感染、沙眼等疾病的治疗中,现将利福平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沙眼、结膜炎、角膜炎利福平为脂溶性抗生素,在眼科中被广泛使用的是利福平滴眼液。因利福平易于进入敏感茵细胞内杀死敏感茵,眼部给药吸收后可弥散至大部分体液和组织中,故广泛的被应用于治疗沙眼、结膜炎、角膜炎等眼科疾病的治疗中。

    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5岁以下幼儿,因其病程长、疗效差,对患儿的身体健康危害较大。有人采用利福平与维生素K3合用治疗百日咳患儿13人。方法为利福平每日10~20mg/kg,空腹顿服;肌肉注射维生素K3每次4mg,每日2次。用药后当天晚上咳嗽减轻2人,第2天好转4人,第3天好转6人,第5天好转1人,平均治愈天数为5.85天。

    伤寒

    伤寒系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性疾病,体外药敏试验证明,一定浓度的利福平能杀灭伤寒杆菌。有报道,单用利福平每天0.9g分2次口服,治疗16位成年伤寒患者4~7天,体温基本降至正常,其它症状也随之改善。而临床采用利福平与氯霉素和氨苄青霉素作对照比较,结果发现利福平在缩短发热时间、降低复发率和恢复期带菌率方面均优于氯霉素和氨苄青霉素。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有人采用利福平0.6g/天,顿服或分2次早晚口服,治疗菌痢患者100人。经治疗2~4天后,多数患者体温下降,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消失,大便检验恢复正常。个别患者于治疗1周后未愈,即将口服药改作保留灌肠而获愈。总治愈率达100%。而对用吡哌酸、庆大霉素、丁胺卡那、复方新诺名等药治疗不愈者,改用利福平胶囊口服治疗,也获得显著效果。

    军团菌肺炎

    军团菌肺炎是由军团菌感染引起的一种肺部感染性疾病。实践证明利福平对军团菌肺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还可防止发生早期耐药现象。对于军团菌肺炎的治疗,过去认为红霉素是首选药物。近年来,学者通过抗生素对感染的鸡胚细胞进行蚀斑减少试验发现,利福平抗军团菌的效果比红霉素强200倍。试验还证明,应用利福平0.005mg/l,即可清除豚鼠细胞中的细菌,而红霉素则需要0.1mg/l才能起到类似作用。临床对军团菌肺炎的治疗,可首选利福平450~600mg口服,红霉素1~2g静脉点滴,连续用药3周。

    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组织的恶性增生性疾病,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急,进展快,死亡率极高,治疗上较为棘手。有资料表明,采用利福平和小剂量三尖杉酯碱治疗27个急性白血病患者,其中急性者12人,非急性者15人,服用利福平0.45g/天×4周,三尖杉酯碱每天1mg,加入生理然水200ml静脉滴注,结果有64.36%的患者病症完全缓解,而单用三尖杉酯碱的对照组仅有23.1%的患者病症完全缓解。且前者缓解稳定期平均为170个月,后者只有8个月。

    口腔溃疡

    用利福平治疗口腔溃疡,效果良好。取利福平粉放在无菌棉签上,均匀撒在口腔粘膜溃疡处,每次保留30分钟,每日3次。结果105例患者在用药4~6天后全部治愈。其中0.3~0.5cm大小溃疡75例,0.6~1.0cm大小溃疡30例,治愈率为100%,在整个过程中无不良反应。

    术后切口

    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或伤口破裂是外科术后常见症状,发生率为7%。林野泉[2]等在治疗原因不明的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反复不愈,脓性分泌物始终少量存在)的13例患者时,停用所有抗菌药物,空腹或饭后2小时口服利福平300mg/日,并继续清洁换药,局部放置引流治疗。在治疗3~7日后13例患者切口逐渐愈合,经观察未复发。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