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医学部五位研究生在公交车上抢救患病乘客,受到全国各大媒体聚焦,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学校召开了专题座谈会予以充分肯定,中南医院授予五学子"医德医风先进团队"称号。师生就此引发热议,表示要向五位同学学习。本网记者特意集纳了师生在不同场合发表的感想,并专门进行了补充采访,在此摘发部分感言,以进一步传递正能量。
校党委书记韩进:5名医科大学生在公交车上成功救助病人,既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勇气来源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智慧则来自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武汉大学群星闪耀,这五名同学是千千万万武大学子的代表,也为广大学子树立起了新的楷模。
校长李晓红:5名大学生面对昏迷倒地的青年毫不犹豫站了出来,勇于担当,出手相救,他们的行为,真正体现了武大的爱心奉献精神。高校不仅要教给青年人知识,更应该教他们怎么做人。近年来武大涌现出一批批典型人物,如"支教小花"赵小亭、"最孝博士"黄碧海等,正是武大坚持综合素质教育的结果。
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传中:80后、90后经历过迷茫和困惑后,已经开始成为敢于担当的青年。他们的爱心接力举动,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事不避难的担当精神、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和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也彰显了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人生理想,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核心价值观,值得学习和提倡。
中南医院党委书记张元珍:这五位同学的行为诠释了中南医院"大医精诚,敬畏生命"的院训。在面对危重病患时挺身而出,是一名医生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和职业精神。同时,在"街头面对倒地的老人要不要扶"都成为话题的当下,他们的行为,更体现出"敬畏生命"的内涵,因为无论何时何地,生命都是最值得尊重的,是第一位的。在医患关系趋于紧张的社会环境中,他们的义举,对于加深医患间的理解,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南医院院长周云峰:学生在面对危难的时候,集体施救,做得很对,体现了基本的职业素养。同时,这也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救死扶伤本身就是医生的天职。
中南医院急救中心主任、法籍专家赵剡:很高兴看到这样的善举。这些学生勇于承担责任和风险,值得肯定,令人高兴。更重要的是他们采取了正确的方法成功施救,更令人高兴。每个人都应该掌握一些急救技能,这样才能在亲人朋友面对危险时,能够在第一时间拯救生命。
中南医院副教授张宗泽:面对危急情况,作为有一些专业技能的医学生,肯定是要出手相助的。前段时间媒体关于救人反被诬陷的报道很多,这些学生能够把顾虑放在脑后,积极救人,体现了他们的素质。在极短时间内形成团队,正确分工,有效抢救,体现了良好的专业技能。
研究生工作部部长朱伟:五位同学以奉献来充实青春,是武汉大学学生的先进代表,为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提供了正能量。我们号召武大的学生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学习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学习他们助人为乐的义举,学习他们服务人民的高尚品德。
医学部副部长余祥庭:几位同学的举动,让我们明白,我们的理想、价值、信念教育达标了,培养出了职业道德良好的研究生,他们的基本技能训练到位了。
新闻与传播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刘高阳:他们所受的医学教育是全面的,不仅学到了治病救人的技能,更重要的是树立了救死扶伤的责任感。这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正是大学生所必须具有的。
第二临床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王娟:作为他们的同学,我感到无比自豪。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强烈的责任心和见义勇为的精神,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
第二临床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胥阳:我为他们的行为感动。作为医学生,在病人出现危急的情况下,他们义不容辞地投入救治,利用医学知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挽救生命,为当代大学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