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间质性肾炎是肾间质的急性炎症病变,也是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各种新抗生素、非自体镇痛消炎药和抗肿瘤剂等药物广泛应用,其发病数明显增高。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除肾小管功能异常外,尚可出现血尿、脓尿、蛋白尿,甚至肾病综合征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但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者预后良好。
【急性间质性肾炎的病因】
临床常见者为药物过敏性间质性肾炎,细菌性、真菌性、病毒性肾孟肾炎,肾移植后急性排异、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结节病等的肾脏病变,高血钙症、低血钾症及高尿酸血症等代谢性疾病,恶性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和白血病等。肾毒性物质如重金属、抗生素、镇痛剂、有机溶剂,抗肿瘤药、农业杀虫剂、诊断造影剂、抗癫病药、植物和生物制剂、免疫复合物诱导剂等,以及尿路梗阻性肾病等。上述各种疾病均可伴发急性间质性肾炎。尚有部分找不到原发病因者,称为特发性间质性肾炎。
【急性间质性肾炎的病理】
肾肿胀,体积增大,间质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中性、嗜酸粒细胞、单核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在免疫性病变时,肾间质和肾小管基膜可见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肾小球多正常。此外,尚可见各原发病的肾脏病理变化。
【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表现】
除原发病的临床表现外。可有急性炎症的全身表现如畏寒、发热、血白细胞升高等;药物过敏引起者尚可有皮疹,血嗜酸粒细胞升高;肾和尿液的异常表现如腰酸、腰痛,尿液中红、白细胞和管型增多,蛋白尿;非自体镇痛消炎剂引起者、大量蛋白尿、水肿乃至肾病综合征,和(或)氮质血症、尿毒症等急性肾功能衰竭综合征,且多无明显少尿、高血压。
【急性间质性肾炎的诊断】
可能伴发本病的多种疾病出现急性炎症的全身表现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尤其无明显少尿,高血压者,应考虑急性间质性肾炎。必要时早期作肾穿刺活检,不仅可与其他肾脏病变鉴别,且可从间质浸润的炎性细胞推测其病因,如中性粒细胞浸润为细菌感染,单核细胞浸润则为过敏性炎症或病毒感染,嗜酸粒细胞浸润为过敏性或特发性病变。结节病,药物性、特发性急性间质性肾炎肾间质可见类上皮细胞肉芽肿。
【急性间质性肾炎的治疗】
去除或治疗原发病甚为重要,在病因去除后病情好转较快,肾功能恢复较好,如药物(或毒物)性急性间质性肾炎,在即刻停用有关药物(或毒物)后,症状可缓解、病情较稳定。此外,解除尿路梗阻、纠正代谢异常和控制感染等病因治疗,均有利于病情控制和肾功能恢复。免疫性或过敏性急性间质性肾炎,可短期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40~60mg/d,连用3~7d。伴发急性肾功能衰竭者,适时进行透析治疗,以防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危重并发症而明显地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