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视角 > 国外看病为什么要等那么久?

国外看病为什么要等那么久?

2016-06-12 19:59 阅读:6842 来源:医生医事 责任编辑:谢嘉
[导读] 全世界也只有在中国,看病和选饭店吃饭一样,基本上是你想去哪里看就可以去哪里看病,绝大多数医院的门诊、急诊,你可以自由去挂号看病。

    不久前,钱家鸣教授门诊来了一名“没必要来”的患者。

    这个患者,刚刚从以消化疾病见长的**消化内科出院,立马又挂了我国消化内科的顶尖专家钱家鸣教授的号来看病了。

    中国看病真的难吗?

    所以有人说,全世界也只有在中国,看病和选饭店吃饭一样,基本上是你想去哪里看就可以去哪里看病,绝大多数医院的门诊、急诊,你可以自由去挂号看病。

    美国看病不难吗?

    在美国看病一般先要找家庭医生,如果疾病比较重,将由家庭医生帮助预约专科医院或者大医院的医生,这个队伍排上几个月甚至一两年是常见的,你要是不想排长队,就只能去昂贵的私立医院了。

    为什么国外的医疗效率如此之低,要让患者等这么长时间?为什么国外的患者愿意等,也能等?

    在不久前对钱家鸣教授的采访中,她说,这种病等待,常常是病情本身的需要,以避免过度医疗;也是让患者思考清楚,自己是否真的需要接受这一次医疗行为。患者接受的医疗,才是最好的医疗。

    口述:国外看病,为什么要等那么久?

    (以下内容,根据钱家鸣教授的采访录音整理)

    我们都知道,在美国,没有两三个月是见不到专家的。

    前段时间开会时,我也问一位香港的同行:“在香港要见到像您这么顶级的医生要约多长时间?”他说“两年。”

    我说:“这么长时间,病人不就都死了吗?”

    他说:“不对啊,其实疾病大部分都是能慢慢自愈的,少部分是慢慢发展的。过度跑医院,医院总是要做各种检查的,这样就很容易出现过度诊断、过度治疗的问题,我们的治疗和处理是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来的。”

    什么是过度医疗?

    我在门诊中对炎症异常病患者的治疗,用药规范是先用美沙拉嗪,效果不好的话,再用激素,这两轮用药完成基本就需要一年以上。患者如果还是不好,第三步就是使用生物制剂、免疫制剂了,但这种治疗的副作用是很容易造成骨髓抑制,在使用之前,医生就需要明白,患者真的需要用这种治疗吗?

    医生的治疗完全取决于患者的需求,当患者自己有需求时,就能接受药物的副作用了;相反,如果患者没有需求,医生却使劲治,就很容易出问题。

    比如炎症异常病的患者,前面两轮的药都已经用过了,但他还腹泻,但症状较轻,比如一天三五次,偶尔带血。患者接受目前的状态,觉得自己的身体挺好、没问题,但在医生眼里,患者的病并没有好。这种情况,如果医生还要使劲治“治好”它,就只能用副作用较大的免疫制剂了。

    这种药一用上,有些人可是头发**了、骨髓抑制了、白细胞都没有了,有些人还可能合并肺炎,甚至因此去世……这个时候,就是医患容易发生矛盾的时候。患者会想:“我挺好的,就你非得要我治。”

    所以患者通过长时间的waiting(等待)和thinking(思考)之后,再去找医生时,他一定是想治疗的,这样的患者才能与医生配合得更好。

    国外为什么就要等这么长时间?其实就是根据病情本身的需要,病情严重的可以马上住院,自动就见到了大专家;而如果病情没严重到这个程度,自然也就不需要大专家。所以,国外等这么长,就是避免了过度医疗,因为有些疾病发展本身就特别慢。

    上次有一个患者从**刚出院,怀疑是克罗恩病(一种慢性且终身复发性的炎症性肠病),又来挂我的号。我说要确诊克罗恩病必须要做手术切一段小肠去做病理,而他刚出院,没必要马上做手术,各种检查没必要重复,只要按出院时的医嘱先吃2个月后看效果。

    我告诉他,慢性病不会这么快好,这样反复跑医院看医生也不会让病快点好起来;而如果慢性病这么快好了,就说明不是克罗恩病,而只是一般炎症,那就更不需要治疗了,他只需要遵医嘱复诊就够了。

    像这样的患者根本不需要找我看,但他就是来了,这就是中国目前的现状。

    国外为什么能等,患者也接受这样的等,因为他受到这样的教育,很多病慢慢就能好了,不用做这么多检查。

    我常对我的患者说,我不能说你没有病,但至少检查你没有严重的病,你就等等吧,你做那么多CT,没病都会做出病来,种麦子都还需要压在地里一个冬天才能返青呢,慢性病,就是要慢慢来。

    【作者的话】戴戴:

    在我看来,真正的医学,有着科学的光彩,更散发着人性的光辉。前者让我好奇,后者则让我深爱。

    然而,在如今的医疗环境里,每一个人都感到不舒服,无论是患方,还是医方。曾经我以为,制度不改,则医患矛盾无解。

    但当我采访了一位又一位名医,亲身感受他们诊室的和谐,与患者交流的通透,帮助与被帮助之间的感恩,我明白,任何问题都是有解的。

    对于疾病,病人与医生的视角天然是不同的,美国女哲学家图姆斯在以自身罹病经历写下《病患的意义》一书中说道:“大夫,您只是在观察,而我是在体验。”

    因此,美国著名医学家、人文主义者奥斯勒指出,作为医生需要不断提醒自己,在看病人时,应当坐下来,哪怕只是30秒钟,病人会因此放松,更容易交流思想,至少感到医生愿意花时间对他的病有兴趣。这是医生的基本哲学。

    任何时代的医生,运用的医疗技术永远在进步在改变,永恒不变的是对人的关怀。如果没有了这个不变的出发点,一切医疗行为都是盲目的。

    “名医人文观”,贯穿我近几年每一位人物采访的始终,我希望在记录这个时代的这些医生在专业领域的努力和贡献的同时,更记录他们对医学人文的理解和实践。

    看到并承认人文关怀在我国医疗中的缺乏,本身就是一种人文,我相信,这只是社会变革必经的过程和代价,在医学的反思中,她终将回归——这才是从根本上解决医患问题的唯一钥匙。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