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头条 > 北京远程医学管理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

北京远程医学管理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

2016-04-12 20:14 阅读:2056 来源:中国数字医疗网 责任编辑:谢嘉
[导读] 世界著名未来学家Alvin Toffler曾经预言,“未来医疗活动中,医生将面对计算机,根据屏幕显示的从远方传来的病人的各种信息对病人进行诊断和治”.发展到今天,虽然仍有诸多问题存在,但这种预言中的医疗服务场景已然实现,因而,我们更有理由相信,在这样一群

    20世纪80年代后期,远程医疗的应用范围和应用场景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中国在远程医疗领域的研究和探索也由此时拉开帷幕。经过二十多年的耕耘,中国的远程医疗事业已经得到了**主管部门、医院、行业企业、资本方、患者等多方的关注,同时,专业研究机构的市场数据分析结果也给产业链各环节参与者带来了极大的信心。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北京医院协会医院远程医学管理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成立大会暨学术交流会于2016年4月10日成功召开,北京宣武医院信息中心总工程师费晓璐主持了会议,北京医院协会朱士俊副会长、高宜秦副会长等领导及远程医学管理专委会全体委员、媒体代表等近30人出席了本次会议。

    (会议现场)

    行业召唤:远程医学管理专委会应需而生

    会议期间,高宜秦宣读了北京医院协会关于成立医院远程医学管理专业委员会的批复文件,全体到会委员一致通过并确定了中国人民**总医院远程医学中心副主任鲍玉荣为远程医学管理专委会第一届主任委员,北京宣武医院信息中心总工程师费晓璐、中日友好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张铁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信息管理中心主任计虹为副主任委员


    (左起:费晓璐、高宜秦、朱士俊、鲍玉荣)

    有专家将目前我国远程医疗的发展现状概括为“三热”,即**热、消费市场热、资本方热。虽然目前热度极高,但其发展却不尽如人意,朱士俊在发言中指出,目前我国远程医疗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一、政策配套不足。远程医疗行业的法律法规建设相对滞后,目前在远程医疗的准入、监管、医保,服务价格、风险、责任界限等方面都没有明确的配套政策。

    二、行业标准缺失。远程医疗近年来虽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其在信息、软硬件等方面都没有统一的标准,这就造成了产品和服务良莠不齐的行业乱象。

    三、信息孤岛问题。目前尚未建成统一的包括电子病历、健康档案等健康信息的共享平台,这样就无法实现资源的合理、高效配置。

    因而,以建立服务的平台、学术交流的平台、组织培训的平台和研究的平台为基本职能的远程医学管理专委会的成立正逢其时。朱士俊指出,如何充分利用资源、发挥专委会职能、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互利共赢的关键在于管理,希望专委会能够在践行组织职能的基础上,努力推动供给侧改革,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任重道远:远程医学管理专委会的宗旨及八项任务

    远程医学管理专委会是北京医院协会的分支机构,是总会领导下的学性非营利组织。其宗旨是团结北京地区各级各类医疗单位远程医学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者,贯彻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加强远程医学行业管理,促进行业内部、跨行业、跨地区的远程医学合作与交流;开展远程医学工作实践和科学研究,加强远程医学人才培养,促进远程医学学科的发展,为北京地区人民健康和卫生事业改革服务。

    按照《北京医院协会章程》、《北京医院协会分支机构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和授权范围,远程医学管理专委会的业务范围主要包括:

    1、贯彻党和国家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协助**实施北京地区远程医学行业管理;

    2、组织会员单位开展远程医学研究和实践,为**部门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开展远程医学学术活动和经验交流,促进会员之间、会员单位与社会各行业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4、加强国内外远程医学交流与合作,介绍先进的远程医学理论和技术;

    5、开展学科继续教育,培养远程医学管理干部和技术人才,提高全行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6、根据国家和总会的有关政策,开展相关业务咨询和服务;

    7、组织编写、出版有关书刊、教材和资料等;

    8、承担总会和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其他工作。

    明确方向:远程医学管理专委会2016年四大工作重点

    会议期间,鲍玉荣对专委会2016年的工作计划做了详细的汇报,明确了专委会2016年的四大工作重点: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通过了专委会的管理办法,将积极发展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壮大专委会队伍。

    二、拓展业务交流与合作。首先,要和国家、北京市有关**主管部门建立沟通和联系;其次,加强北京医院协会各专业委员会、兄弟专业委会、协会成员单位、行业企事业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包括:1、促进北京地区各个医院之间远程医学的交流与合作,2、促进医院、**部门、远程医疗软硬件服务商以及科研机构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交流与合作,3、促进北京地区的医院与外省市实现跨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推动发展,4,促进国内外的远程医学的交流与合作。

    三、开展宣传与培训。专委会下一步计划开通微信公众账号,将面向北京地区展开政策等方面的培训以及各医院间经验的交流活动,从而取长补短,培养专业人才,活跃远程医学学术氛围,推动学科的发展。

    四、从事学术课题研究。专委会将从成员单位入手,针对远程医疗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难点问题,做量化的分析研究,为行业提供借鉴。

    未来憧憬:为中国远程医疗事业发展带来新的希望

    (左起:鲍玉荣、费晓璐、张铁山现场发言)

    会议期间,鲍玉荣、中日友好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张铁山、北京宣武医院信息中心总工程师费晓璐分别做了以“中美远程医学发展对比与启示”、“国家卫计委《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技术指南》编制情况介绍”、“脑卒中患者的远程医学管理”为主题的学术报告。此外,在交流研讨环节,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信息管理中心主任计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心副主任周国鹏、北京朝阳医院信息中心副主任赵前前、北京中医医院信息中心主任牛晓暐、首都儿科研究所信息中心主任于雪梅、北京广安门中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张红、**总医院信息科副主任刘晓日、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信息中心主任李黎、中国人民**总医院健康管理研究所远程医学主管彭莉等专业人士就各自医院的远程医疗建设现状、建设经验、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对专委会寄予的希望进行了深入讨论.

    (全体委员合影)

    世界著名未来学家Alvin Toffler曾经预言,“未来医疗活动中,医生将面对计算机,根据屏幕显示的从远方传来的病人的各种信息对病人进行诊断和治”.发展到今天,虽然仍有诸多问题存在,但这种预言中的医疗服务场景已然实现,因而,我们更有理由相信,在这样一群拥有专业知识、怀揣非营利性理想努力探索发展方向的行业精英的引领下,中国的远程医疗事业在不久的将来必然会翻开崭新的篇章,今天所有的畅想与期待也将得到实现。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