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视角 > 青年医生的“医患关系观”

青年医生的“医患关系观”

2015-10-12 19:21 阅读:1536 来源:环球医学 责任编辑:谢嘉
[导读] 当今社会医患关系紧张是不争的事实。医患关系紧张究其原因主要包括社会、医学、媒体、患方及医方等方面的因素,改善医患关系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医生是医疗的主体之一,在改善医患关系中能起到关键作用。35岁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医生陶勇谈到医患关系时就

    当今社会医患关系紧张是不争的事实。医患关系紧张究其原因主要包括社会、医学、媒体、患方及医方等方面的因素,改善医患关系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医生是医疗的主体之一,在改善医患关系中能起到关键作用。35岁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医生陶勇谈到医患关系时就表示:少抱怨、巧交流、换位思考。

    如今的陶勇,是患者眼中公认的“好脾气”医生。可是2002年陶勇刚进入医生这个行当时,如同所有入行的新人一样,最开始既被“不讲理”的患者气着了,也曾有过措辞不当“气到患者”的时候。慢慢地,陶勇从浮躁走到安静,这是所有行业所有人成长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

    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原因不少,很多问题不是医生能解决的。陶勇认为,对医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少抱怨,通过一些智慧和方法,减少医患交流的障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才是医生对解决医患矛盾的实际贡献。260万医护人员,如果身边都能营造正能量的环境,就可以带动很大的能量。”

    陶勇的原则很简单:交流中,一定不要把患者看作对立面。“患者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把病看好。那医生就换位思考,尽量帮助患者实现这个心愿。”最重要的,医生没有必要花主要精力在非医疗矛盾上。

    在成长的过程中,陶勇学会了“察言观色”,学会了使用不同的小技巧。比如很多患者总是问一些相同的基础性问题,陶勇干脆开始写一些科普文章,请助手帮忙把打印好的科普文章送给提问的患者,或者加上患者的微信,直接发给患者。患者多了,排队时常有不愉快发生。陶勇就发动老患者做志愿者,自动维护秩序,尽量让大家看病时心情都愉快一些。“要让病人成为正能量的传播媒介。”这是陶勇的一个窍门。也有患者向陶勇要***,陶勇给了。“其实心理更踏实,麻烦事情更少。”他说,“你要相信,多数患者不会没啥事就给大夫打电话”.

    陶勇出诊不仅仅局限在医院,他还去社区,也去深山老林,为贫困患者实施免费白内障复明手术。

    有一次,在深山里遇上了一位80多岁无儿无女的老太太。这位老太太白内障病情非常严重,眼睛眯成了一道缝。当地医院不给老太太做手术,又没有人陪着她去大医院做手术。做还是不做呢?陶勇一样面临着难题:万一出事,会惹麻烦;可是不冒这个险,自己心理又愧疚,不能帮老人家实现在有生之年重见光明的愿望。陶勇与老太太商量,老太太特别开明:小伙子,你能帮我恢复视力,比啥都重要,做坏了也不赖你。

    老太太的一只眼睛恢复了视力。她高兴地纳了很多双鞋垫送给乡里乡亲。自己没有办法出山,她就托邻居把鞋垫带给陶勇,一同带来的还有一封信。这封信让陶勇动容:医生担心像我这样的病人会闹腾。我们不会埋怨大夫,即使做坏了,我也不会怪你。因为让你顶着风险去治了。

    “很多时候,人都把对方想坏了,别人不见得都像你想的那么坏,即使帮坏了,也不一定埋怨你。”陶勇说。

    虽然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因素很多,需要从体制上加以统筹解决,但医院及医生不能坐等靠,而应主动有所作为。毕竟患者前来医院是为了看病,不是为了扯皮闹事,而医疗消费不是患者的自主消费,是医生的指导消费,患者相对处于弱势。医生要严格执行和落实医疗规章制度,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在检查、诊断、治疗过程中多为患者着想,予以人文关怀,使其减轻痛苦,减少负担,绝大多数患者对医生是充满感激之情的。

    患者患病,求康复心情急切,但医生不是上帝,不是万能的,当今还有很多病情和病况无法预见,无法根除治疗。希望医生与患者都能够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相互信任,而不是用语言暴力或肢体暴力解决矛盾。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