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媒体纷纷报道成都街头男司机殴打女司机的事件,盛怒之下行为失控,最终结果女司机躺进医院,男司机走进了拘留所。
愤怒是一种强烈的负性情绪,也是一种感觉。人们对这种感觉都有难以忍受的体验。愤怒的来源在于恐惧,如挫败或巨大的失落感,而长期处于高压和焦虑状态下的人情绪也难以控制。当强烈的愤怒情绪向我们袭来时,如果我们来不及做出合理的反应,便会陷入当时的情境中,被情绪所“绑架”.
患者就医过程中的情绪
这种“情绪绑架”的现象,在患者就医的过程中经常能够看到。这是多方面造成的,如:长时间的等候、经济压力、难于确诊、难以治愈、就医需要不能满足等,常使患者产生无望的情绪而生怒,甚至迁怒医生,拒绝治疗。得病后的人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也是病人对所患疾病的一种防御措施,他们希望在医护人员那里得到同情、温柔、谅解及坚强,希望医护人员具有“父母”的关怀和细致,以及和家庭般的保护和温暖。这种希望能够被理解,但也无论如何无法得到全部满足,因为每个病人对就医的需求和体验都有不同的感受。
曾经有过报道,一位医生因诊疗结束后未按患者要求处方抗生素,患者表示不能接受,再次要求被拒绝后,引发了医患冲突事件。投诉的焦点也包括医生的态度不好,“态度”一词可谓意义重大,歧义也很多。在对此次冲突的调查中显示,患者不认可医生的解释,原因在于不能接受当时双方的交流方式。医生也很委屈的,明明为患者着想,自己却成了受害者。事实上,很多冲突都是因对方刹那间的愤怒,使当事双方被“情绪绑架”.
不要被患者的情绪“绑架”
心理学家埃利斯,在如何建立合理情绪模式中提出: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看**导致不同的情绪、行为。甚至对于同一种情况,比如你的心情没有被对方所影响,你也不会太介意或发怒。所以决定你的情绪和行为的,取决于你对此事件的认知和看法。
无论是患者本人,还是陪同的家属,来到医院都有着不同的就医期待,内心不安和焦虑的病人在认为没有得到满意的医疗服务时,很容易情绪失控。医护人员也是在体力与精神透支的高压状态下持续工作,如果这时“***”出现,也可能是一句话,便会引发沟通冲突,进而使医生和患者陷入“情绪绑架”.因此,建议可以先从自己的情绪控制与管理入手,在对患者表达理解的同时,医生们可以应用一些小技巧,缓解自己的情绪与压力:
1. 面对沟通不顺畅时,停止即刻反应模式。
2. 改变坐姿/站姿,深呼吸三次。
3. 暂停反应的时间可以是4—7秒钟,想一想自己当下的感觉。
4. 表达对这种感觉的理解,尝试和对方重新沟通。
呼吸让我们更加放松,调整体态可以使自己出离当时的情境,给自己冷静与思考的时间,可以避免情绪绑架的风险。
最新!医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万增加到2023年的19....[详细]
连续工作满15年或累计工作满25年且仍在岗的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在满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