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改动态 > 县域卫生资源分散化治理更好些

县域卫生资源分散化治理更好些

2014-05-12 18:12 阅读:7364 来源:健康报 责任编辑:潘乐乐
[导读] 在大力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之际,认真总结基层医改经验,创新设计基层医改的升级版——县域综合医改,不仅对于深化医改,而且对促进县域发展方式转变、构建基层服务型**、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提示:

    在大力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之际,认真总结基层医改经验,创新设计基层医改的升级版——县域综合医改,不仅对于深化医改,而且对促进县域发展方式转变、构建基层服务型**、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探讨与思考》版3月31号刊登的《给县域卫生资源设个“大总管”?》一文,是县域综合医改的一个思路,值得深入探索实践。

    立法保证卫生规划落地

    《给县域卫生资源设个“大总管”?》一文,对县域综合医改提出的初步思路,若能实施,则可望推进县域卫生资源的“化零为整”和统一管理,从而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当然,这一设想也有值得完善之处。

    首先,强化县级**的医改责任主体地位,提高医改在县级**治理目标中的权重。多年来,由于横想问责机制不健全和纵想问责机制的局限性,地方**在积极履行经济发展职能的同时,不同程度地忽视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医改的实际推进,就受到地方**动力不足的制约。因此,只有地方**根本破除GDP崇拜及县域发展方式,建设服务型**,县域医改才有可能取得根本突破。

    其次,有效划分各级**的卫生支出责任。县域医改的推进,还受到县级**财力不足的制约。如何有效划分各级**的卫生支出责任,是财政分权体制下**间关系的核心问题。在当前地方**更偏向于GDP而不注重福利支出的背景下,为了解决县级**,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县级**卫生财政支出不足的状况,必须加大上级财政,尤其是省级财政乃至中央财政对县域卫生事业转移支付的力度,为县域医改提供财力保障。

    第三,顶层设计要以县域卫生发展规划的形式加以确立。多年来,许多地方卫生发展规划制订后大多沦为一纸空文。因此,要切实提高法律意识,发挥人大在卫生发展规划中的作用,增强规划的权威性。县域卫生发展规划着眼县城实际,围绕县域人口健康目标,合理配置资源,确定县域内卫生机构类别、级别、数量、规模、地点分布及卫技人员数等。县级**卫生主管部门要在组织专家深入调研基础上,制定县域卫生发展规划草案,由县域居民实质性参与讨论并修订后,提交人大审议通过。规划***后严格执行,适时调整。

    探索乡镇社区健康治理责任制

    省级统筹、地市协调、县级管理、乡村治理,应是中国卫生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方略。县域卫生资源的集约化管理固然必要,但其分散化治理则更为重要。如果说在县级层面卫生资源应实行集约化管理,那么,在乡村层面则必须实行卫生资源的分散化治理。

    近年来,集权取向的医改实践,已使基层卫生管理职能相对集中到县级**,虽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基层卫生巾费供给、减轻了居民看病负担,但也造成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与乡村社会的“悬浮”及相应治理机制的失衡,与国家实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初衷相悖,从而使“全国人民上协和”现象非但没有缓解,反而有所加剧。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若与先前的基层医改一样,努力破除以药补医,虽使公益性回归,但也可能使基层卫生机构推诿病人至上级医院的现象继续发展升级。

    因此,在**职能转变过程中,适度的集权和监管虽是必不可少的,但在集权方式和监管指标上,要更多地引进基层居民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等指标,以实现公共事务的共同治理。在推进县域卫生资源集约化管理的同时,应探索实行乡镇(社区)健康治理责任制。县域健康管理中心将乡镇(社区)健康治理责任和一定比例的县域卫生总费用整体“打包”,并“发包”给各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后者“承包”辖区居民健康治理责任,县域健康管理中心根据季度或月度考核结果和当地居民满意度,定期给予拨款和奖惩。

    乡镇(社区)“承包”健康治理责任。小康不小康,关键看健康。如果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乡镇健康治理责任制的有效推进,则可望成为保障人民健康的根本路径,其意义甚至不亚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创新实践。乡镇(社区)对健康治理责任的“承包”,既是地方**医改任务“打包”过程的延续,又是乡镇社区主动争取医改项目、主动完成医改任务的过程,同时也是提高乡镇(社区)公共治理能力的过程。在分级治理框架下,上下级之间更多地表现为对立又互补、竞争又合作的关系,由此避免政出多门和政策碎片化问题,使“条条”关系弱化,最终整体落实在“块块”上,从而赋予基层以充分的健康自主治理权,使其注重社区治理创新、机制建设与卫生工作实际成效,注重基层居民的实质性参与及其满意度,并逐步建立适合本地实际的健康治理长效机制。

    “小诊所可以解决大问题”。实行乡镇健康治理责任制,乡镇卫生院应将拥有执业资格的合格村医纳入卫生院统一调配使用,与卫生院人员享有同样待遇。对那些被安排到各村卫生室工作的村医,如果其工作获得村民广泛认同,给予其更多物质和精神奖励;村民若不认可卫生院派驻的村医,卫生院要及时将其调整;确实不能胜任的,经有关程序予以辞退。由此,乡镇卫生院不仅实质性地担负起全乡镇居民健康治理的主体责任,更可以彻底解决久拖不解的村医待遇问题,结牢村级卫生网底,夯实全民健康基础。

    县域卫生资源既需要集约化管理,更需要分散化治理。县乡**不但要善于抓管理,更要善于促治理;不但要善于唱“主角”,更要学会当“导演”,甚至在一些环节和事务上甘当“配角”,构建起**“搭台”、医务人员“唱戏”、基层群众“看戏、评戏”的基层卫生治理结构,将基层卫生的部分决策权、监督权赋予由居民代表等组成的乡村(社区)卫生治理委员会,建立制度化的基层**、基层社会和基层卫生机构之间的互动机制,充分反应基层居民的利益主张,实现其对基层卫生机构及其人员的有效监管,促进其履行好乡村(社区)居民健康治理责任。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