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心血管内科医学进展 > [JNC8 专家评]刘力生:“JNC 8”怎么样?

[JNC8 专家评]刘力生:“JNC 8”怎么样?

2014-04-12 14:26 阅读:1439 来源:医脉通 责任编辑:李思杰
[导读] 12月18日,《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在线发表了美国预防、检测、评估和治疗高血压委员会(JNC)8专家组成员发布的报告《2014成人高血压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新指南,点击可下载指南)。自2003年公布的JNC 7至今,新指南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指南价值如何?

    12月18日,《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在线发表了美国预防、检测、评估和治疗高血压委员会(JNC)8专家组成员发布的报告《2014成人高血压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新指南”,点击可下载指南)。自2003年公布的JNC 7至今,新指南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指南价值如何?编辑在编译JAMA同期述评的同时,还在第一时间专访了世界高血压联盟前任主席刘力生教授。

    证据选择更严格,但外部审稿过程存在瑕疵

    “聚焦于几个临床问题,仅用来自随机对照试验的证据来回答,是新指南有别于既往指南的一点。”——Peterson

    来自杜克临床研究所的彼得森(Peterson)教授在述评中指出,聚焦于几个临床问题,仅用来自随机对照试验(RCT)的证据来回答,是新指南有别于既往指南的一点,但指南推荐意见最终没能获得美国**心、肺、血液研究所(NHLBI)认可,而是以一份***报告的形式发表于JAMA.

    来自达特茅斯(Dartmouth)卫生政策和临床实践研究所的索克斯(Sox)教授在述评开篇提出,JNC 8制定指南的过程较JNC 7更严格地遵循了美国医学研究所(IOM)标准,尽管专家组付出种种努力,但新指南的外部审稿过程可能会影响公众对其的信任度。

    指南草稿完成后,NHLBI将其发给16个联邦机构和20名审稿人。当收回意见并修改完成时,正值2013年6月NHLBI将指南移交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学会(AHA),此时专家组并未将指南转交学会审阅,而是投稿给JAMA,后者组织了后续的内部和外部审稿。

    至此,这部指南并未经NHLBI指定对其负责的专业学会评价,这一非常规做法可能引发对以下4个问题的思考。

    【问题1:一部可信赖的指南须具备什么要素?】

    Sox教授重点讨论了IOM列举的8条标准中的4条。

    ②    有效管理利益冲突非常关键;

    ②制定指南之初应先作系统的文献回顾;

    ③    专家组须阐明如何由研究证据推导出推荐意见;

    ④    外部审稿应纳入相关各方,应公布指南草稿接受公开评论,并对这些评论以及专家组的回应作详细记录。

    【问题2:新指南是否通过了IOM标准的检验?】

    对于上述4条标准中的前3条,新指南无疑是圆满符合的。

    但新指南在外部审稿环节可能存在缺陷,其并未公开发表征求意见稿。

    尽管如此,由于新指南很好地满足了前3条标准,因此,指南中的推荐意见基本能准确反应循证证据。

    【问题3:指南的外部审稿作用何在?】

    外部审稿有望补充专家组遗漏的证据,发现有瑕疵的研究、不合理(由研究证据向推荐意见的)推导或证据不足的推荐意见。指南的可信度取决于外部审稿是否完整充分,以及专家组对这些意见的回复是否足够客观详实。Sox教授特别指出,新指南给了读者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即了解审稿全过程并判断其真实公正性。专家组甚至声明向提出要求的任何人或机构提供审稿过程记录。

    同时,外部审稿也需要良好管理,以确保在专家组必须对正当批评作出回应的同时,也能将不公正的批评曝光。这种“良好管理”应具备以下4个特征。① 审稿人须公开其所有财务方面的利益冲突;② 审稿过程应交由中立组织来管理;③ 对审稿人与指南制定者之间交换的意见,应明确区分哪些基于研究证据,哪些基于个人观点和临床经验;④ 如果管理机构对指南制定者的回应不满意,应有权对审稿过程不予认可。

    新指南的做法则提示了另一个操作原则,即将审稿人与指南制定者之间的对话作为指南附录公开发表。

    【问题4:通往可信赖指南的途径是什么?】

    在2006年的一项研究中IOM曾建议,创造一个“自由市场”,指南使用者可以在此比较不同机构制定的指南,“择优录用”,这将迫使指南制定者提高质量,否则必然被抛弃。

    很多读者在阅读了新指南的外部意见和专家回应之后会确信:专家组收集了针对数量有限、但极为关键的几个预设问题的高质量研究证据,并且解读证据作出推荐时的根基非常扎实。然而,关于外部审稿的讨论还应包括另外几个问题,指南使用者是否应避免采用一部没有依照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US Preventive Task Force)要求公开发布征求意见稿的指南?临床指南的重要性是否足以导致需要中立第三方来管理审稿流程?这些问题的答案仍待讨论。

    新指南值得我国借鉴

    “虽然新指南无法回答一些问题,但这恰恰为我们日后进行研究提供了思路和空间。”——刘力生教授

    请您谈谈新指南的主要特点。

    刘力生教授:新指南并不像既往很多指南那样具体阐述多个方面(如不包括流行病学资料,不强调高血压及高血压前期等),而是根据RCT证据重点解答专家小组认为临床医师最关心的3个重要问题,即何时开始降压治疗?血压治疗目标值是多少?高血压治疗起始用药如何选择?这与2003年制定的JNC 7指南关注多个问题形成鲜明对比。为了回答这3个问题,制定新指南的专家小组采用了不同以往的方法,即由方法学家进行最初的系统性文献回顾,内容限定为RCT证据,不再考虑专家共识。

    在血压目标值方面,考虑到为了方便初级保健医师使用指南,新指南中所有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值均相似,除非是有证据支持对特定人群采用不同目标值。对于这一点,我个人是比较赞同的。

    在降压治疗方面,既往指南强调初始治疗用利尿剂,这主要是基于美国多年来在临床上使用利尿剂的经验,新指南则放宽了对这方面的限制。指南建议对非黑人高血压患者,初始治疗推荐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钙拮抗剂(CCB)和噻嗪类利尿剂中的一类;对于黑人高血压患者,初始治疗推荐用CCB或噻嗪类利尿剂。此外,新指南不推荐ACEI与ARB联用,其循证证据来自ONTARGET研究。

    新指南基本没有提到固定剂量的单片复方制剂,只提到在起始治疗时可以联用多种药物或单片复方制剂。

   在新指南制定过程中,文献回顾的内容限定为RCT证据,这是否会影响指南的适用性?

    刘力生教授:新指南回顾的文献只纳入涉及高血压患者的RCT,而不纳入涉及心血管高危患者的RCT;新指南也没有提到对人群进行风险评估。这使得新指南无法回答一些问题,例如,合并危险因素的血压正常高值人群是否需要降压?我认为血压不高的高危患者接受适度降压治疗还是有一定益处的。

    新指南对我国有哪些借鉴意义?

    刘力生教授:虽然新指南有其局限性和缺陷,但是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方法学方面,新指南进行了严格的系统性文献回顾,我觉得这一点始总是我国在指南制定过程中所缺乏和做得不足的,我们没有成立专门的专家小组进行文献回顾,仅依靠专家各自回顾文献。

    新指南无法回答一些问题,但是这恰恰为我们日后进行研究提供了思路和空间。例如,我国学者正在对合并危险因素的血压正常高值人群(纳入10000人)是否需要治疗这一在世界上都还没有得到回答的问题进行研究,希望能够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期望在下一次修订我国指南之前至少能够得出部分研究结果。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