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通过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使黏膜层病变与黏膜下组织分离,但由于生理盐水注射之后很快散开,因此对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患者需要注射长效试剂充当“液体缓冲垫”。 在亚洲国家,临床上对于浅表性胃粘膜瘤样病变的患者通常采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此前已有动物实验和小规模研究显示美司钠(化学名2-巯基乙基磺酸钠,一种可以破坏二硫键、软化结缔组织并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化合物)可以用于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近日,来自东京慈惠会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对100名浅表性胃癌患者实施了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比较了美司钠和生理盐水对于手术的辅助效果。相关研究结果于2013年11月12日在线发表在《Gastrointest Endosc》杂志上。
研究者根据肿瘤的临床特点对患者进行分组,分别给予美司钠或生理盐水黏膜下注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过程由三名经验丰富的内镜医师利用针刀技术完成,黏膜下试剂的注射采用盲法。
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后,美司钠组和生理盐水组病变切除的成功率分别为100%和98%,两组的手术持续时间(主要终点)无显著差异(美司钠组和生理盐水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8.62min和24.58分钟)。经多元二次分析结果显示,美司钠的使用及肿瘤大小、病变局部的瘢痕情况与手术持续时间均具有相关性。
研究者认为试验结果提示手术持续时间无显著差异的原因除了与样本量有关之外,可能也和参与试验的三名内镜医师操作技术娴熟且经验丰富,造成两组的治疗效果均比较理想有关。为了进一步明确美司钠对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辅助作用,还需要开展多学科合作、多水平内镜医师参与的大规模临床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