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消化内科医学进展 > 雷贝拉唑四联序贯疗法成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新疗法

雷贝拉唑四联序贯疗法成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新疗法

2013-11-12 15:28 阅读:4007 来源:河北医学 作者:陈*章 责任编辑:陈文章
[导读] 雷贝拉唑四联序贯疗法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高,杀菌性强,不良反应少,溃疡治疗总有效率高,治疗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是一种高效安全的理想治疗方案 这为临床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方案提供了新的选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消化性溃疡( peptic ulcer,PU) 是全球性常见病,估计人群中约10%的人一生中患过此病。雷贝拉唑四联序贯疗法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高,杀菌性强,不良反应少,溃疡治疗总有效率高,治疗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是一种高效安全的理想治疗方案 这为临床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方案提供了新的选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近年的研究已经明确,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是消化性溃疡的最常见致病因素,在DU的检出率约为90%GU约为70%-80%,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微需氧性革兰阴性杆菌,呈螺旋形,人的胃黏膜是它的自然定植部位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极大的提高消化性溃疡治愈率,明显降低消化性溃疡复发率,因此根除幽门螺杆菌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选择2010年4月至2012年6月经内镜确诊为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GU)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观察组应用雷贝拉唑四联序贯疗法治疗患者90例,临床根除幽门螺杆菌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4月至2012年6月经内镜确诊为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GU) 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治疗观察组男52例女38例年龄13-76岁,平均42±1.9岁 对照组男49例女41例年龄14-78岁,平均41±2. 3岁180例患者符合:入组标准:胃镜活检组织快速尿素酶实验及碳14-尿素呼气实验均为阳性,诊断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消化性溃疡 排除标准: 对治疗方案中的药物过敏者; 怀孕或哺乳期妇女; 合并上消化大出血或穿孔或幽门梗阻; 有严重的脑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 有上消化道手术史; 恶性肿瘤; 治疗前一个月内规律服用非甾体抗炎药( NSAIDs) ; 治疗前一个月内规律服用过抗生素铋 剂质 子 泵 抑 制 剂(PPI)

    1.2 方法: 治疗观察组90例给予雷贝拉唑肠溶片10mg每天2次,枸橼酸铋钾600mg每天2次,四环素1500mg每天2次,甲硝唑800mg每天2次口服; 疗程7d后,给予雷贝拉唑肠溶片20mg每天2次莫西沙星400mg每天1次,阿莫西林2000mg每天2次口服,疗程7d后,再给予雷贝拉唑肠溶片10mg每天2次,连服14d 对照组90例给予兰索拉唑肠溶片30mg 克拉霉素500mg 阿莫西林1000mg每天2次口服; 疗程10d后,再给予兰索拉唑肠溶片30mg每天2次,连服18d 停药后4周复查胃镜并检测幽门螺杆菌

    1.3 疗效评定标准:按卫计委编新药( 西药) 临床指导原则标准评定: 幽门螺杆菌根除的判断:胃镜活检组织快速尿素酶实验及碳14-尿素呼气实验转为阴性;溃疡愈合:治愈溃疡处于瘢痕期( S期) :有效:溃疡面积缩小 50%; 无效:溃疡面积缩小<50%; 胃肠道症状; 症状分4级评分:无症状; 轻度( 有症状,但完全能耐受) ;中度( 不适症状干扰正常活动) ; 重度( 无法从事正常活动)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 果

    2.1 幽门螺杆菌根除率: 治疗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7. 8%(88/90) , 而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80%(72/90) ,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 溃疡愈合率:治疗观察组溃疡愈合率为98. 9%(89/90) , 而对照组溃疡愈合率为83.4%(75/90) ,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2.3 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在治疗**有23例出现不良反应,治疗观察组1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 观察组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9%,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乏力头痛眩晕便秘等,但症状轻,患者均能耐受,无1例停止治疗

    3 讨 论

    澳大利亚学者巴里 马歇尔( Barry J. Marshall)和罗宾 沃伦(J. RobinWarren) 在1983年首次报道从人胃黏膜中培养出幽门螺杆菌( 由此二人获得200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微需氧菌,在世界广泛存在,其具有很强传染性,也是第一个可致癌的原核生物,长期的溃疡,会导致癌症,因此,WHO宣布胃幽门旋杆菌为微生物型的致癌物质 由于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对幽门螺杆菌传播途径的认识不深,导致幽门螺杆菌极易在家族人群间相互传播,故本文作者强力推荐感染幽门螺杆菌家族人群应进行同步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后,可促进溃疡愈合,缩短溃疡愈合疗程,预防溃疡复发(根除幽门螺杆菌后,消化性溃疡年复发率仅为4%,而幽门螺杆菌未根除者年复发率则达80%以上 , 防止传染。目前,幽门螺杆菌根除方案繁多,但临床中最常用方案是以质子泵抑制剂(PPI)或胶体铋为基础加上两种抗生素的三联疗法,最具代表性的是PPI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故笔者选用兰索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疗法作为对照组,与雷贝拉唑枸橼酸铋钾四环素甲硝唑四联疗法加雷贝拉唑莫西沙星阿莫西林组成的序贯法作为治疗观察组,经过4周的治疗,结果表明雷贝拉唑四联序贯疗法在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明显优于传统的兰索拉唑三联疗法,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 故雷贝拉唑四联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具有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高溃疡愈合快而稳定( 复发率低) 抗耐药性好安全性高,为临床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方案提供了新的选择,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并推广应用。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