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6日在线发表于《JAMASurgery》杂志上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在因胃食管反流病(GERD)反复住院治疗的患儿中,2岁以下婴幼儿相较于年长儿(年龄≥7岁),更倾向于接受食管抗反流术(ARPs)治疗。
研究人员指出,患有多种不适的儿童,无论年龄大小都更容易接受食管抗反流术治疗,然而大部分行食管抗反流术治疗的患儿在术前并未进行规范化的检查。
来自美国华盛顿西雅图儿童医院小儿普外科及胸外科的Jarod McAteer博士及其同事收集了小儿信息数据库(相关数据来自美国的41家儿童医院)中一些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开展了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相关数据显示,于200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因胃食管反流病反复住院治疗的18岁以下患儿共计141190名,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除了首次入院后48小时内即行食管抗反流术治疗的患儿(n=3749)。
最终纳入研究的患儿中,手术组(接受食管抗反流术治疗)与非手术组的人数分别为11621人(8.2%)和129569人。手术组中有53%的患儿年龄不超过半岁。
研究人员以年龄小于2个月作为参照标准并控制协变量,计算了手术组的比例风险,结果显示手术风险在2-6个月的患儿中无显著差异,但在7个月-4岁(HR 0.63; 95% 可信区间 0.54 - 0.74)以及5岁-17岁的患儿中却有了明显下降(HR 0.43; 95%可信区间 0.36 - 0.51)。此外,手术组的患者中约有65%在术前未行规范化的检查。
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患儿的诊断均缺乏客观标准,对于婴儿这一急需明确诊断的群体也未能做到,与此类似的是,研究人员认为由于大多数胃食管反流病患儿在经过3-6个月的保守治疗后病情就能得到改善,并且生后头几个月内行食管抗反流术治疗的风险显著升高,以上证据均表明临床医生在患儿的相关诊疗过程中缺乏充分的临床证据。
手术组的住院天数明显多于非手术组,手术组的住院天数为70.5天(年龄最小患儿)至15.6天(年龄在5至17岁的患儿)。此外,因胃食管反流病反复住院的患者最终进展为需要食管抗反流术治疗的风险增加了17%.
同风险增加关系最为密切的合并症包括裂孔疝(HR 4.69; 95%可信区间 3.98 - 5.52),生长发育迟滞(HR 2.67; 95%可信区间 2.35 - 3.03)及神经系统发育迟滞(HR 2.42; 95%可信区间 2.17 - 2.70)。
来自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小儿外科中心的Steven Lee教授在随刊评述中指出,“尽管食管抗反流术是小儿外科最为常见的手术之一,但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没有像成人一样为儿童制定规范的诊断标准和明确的手术指征。”
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所有资料数据完全来自数据库,因此结果的准确性可能会受到编码及分类错误的制约,Lee博士也对此表示赞同,尽管研究者都承认在婴幼儿患者中关于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方案还存在不少争议,但研究的局限性使研究者无法得出更具临床价值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