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婴幼儿易出现鼻塞,主要和婴幼儿鼻腔发育有关。婴幼儿鼻腔短而小、鼻道狭窄,容易发炎,且婴幼儿鼻黏膜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炎症时易致鼻腔充血、水肿,造成鼻塞。
临床中治疗鼻塞常用的滴鼻液多为血管收缩剂,这类滴鼻液为拟肾上腺素药(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如**滴鼻液、呋麻滴鼻液、滴鼻净(盐酸奈甲唑啉滴鼻液)、盐酸**等,这类药物能收缩黏膜血管,消除鼻黏膜充血肿胀,解除鼻塞、改善通气作用,通常显效迅速而持久。
“maliujiang2008”对临床“小儿鼻塞滴鼻液使用情况”加以调查,共222人参与,其结果如下:
调查显示,滴鼻液虽然对小儿鼻塞起效迅速且持久,但在临床上并未得到大规模使用,主要是因为滴鼻液对小儿有严重的副作用。
成年人或较大儿童使用滴鼻净时,药液仅作用于鼻粘膜血管,对全身血管并无影响。但是,小儿鼻粘膜毛细血管丰富,鼻粘膜及神经系统发育不全,对药物敏感性高,耐受性差,鼻腔黏膜吸收药物迅速而完全,加之体重较轻,相对用药剂量大,易引起中毒等不良反应,如出现面色苍白、口周青紫、四肢发软、手足发冷、嗜睡、呕吐,甚至昏迷等。
典型病例
患儿,男,11个月。因感冒出现鼻塞,其父用0.1%盐酸奈甲唑啉滴鼻净,左右鼻孔各滴4滴后入睡。约30分钟左右,患儿母亲发现患儿面色苍白、不哭、不闹、四肢发冷、口唇发绀、呼吸浅慢,速来我院就诊。查体:T 36.2℃,P 48次/分,R 6~10次/分,呈不规则呼吸,浅而慢。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呆滞、双眼凝视,瞳孔等大,对光反应迟钝,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48次/分,律齐,心音低钝而无杂音,肝在右肋下可扪及0.5cm、质较软。左肋缘下未扪及脾脏,四肢末梢厥冷,未查出病理反射。入院诊断:盐酸奈甲唑啉滴鼻液中毒。立即进行胸外挤压术、人工呼吸,洛贝林3mg静脉滴注,观察20分钟,呼吸变深,再次静脉注射洛贝林2mg,同时肌注洛贝林3mg。约半小时呼吸26次/分,较规则,口唇发绀好转,心律72次/分,心音较弱,立即肌注654-2 5mg,观察90分钟,呼吸30次/分,心律90次/分,口唇发绀基本消失。但患儿面色仍苍白,表情呆滞,反应迟钝、四肢厥冷,给予酚妥拉明2mg加入10%葡萄糖60ml,以每分钟8滴静脉滴注,边观察边调整滴速,约2小时后颜面逐渐转红,末梢转温,呼吸35次/分,心律110次/分,反应灵活,停止点滴酚妥拉明,观察治疗2天后出院。
其次,长期大量、反复滥用血管收缩剂类滴鼻液,可使鼻腔黏膜血管壁失去张力,影响鼻黏膜的纤毛运动,使鼻腔充血、肿大,引起药物依赖性鼻炎或药物性鼻炎,产生依赖性,表现为每次滴用药物后鼻腔通畅,但通畅时间不长,必须再次滴用。导致通畅时间越来越短,滴用次数越来越频繁,选择其他药物则无效。临床中,如每天用药几次,连续使用2月以上,即可能引起药物性鼻炎。
另外,滴鼻液也可使鼻黏膜血管收缩,供血减少,致鼻黏膜干燥,起不到调温、保湿作用,甚至会导致鼻黏膜萎缩,继而影响嗅觉功能。
因此,小儿在应用滴鼻液时应慎重,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使用建议
婴幼儿鼻塞原则上不使用血管收缩剂类滴鼻液,应以积极治疗原发病为主,可服用中成药控制鼻塞。如无其他全身症状,可先用棉签清除鼻涕和异物。有通气障碍时,可以用5%的盐水滴鼻,还可用热毛巾敷鼻根部及前额,都有一定效果。若仍不畅通,鼻塞严重,才可酌情使用滴鼻剂。
随着前列腺癌发病率的逐年上升,精准诊断与分层治疗成为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多...[详细]
综合治疗的必要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治疗需要多模式、多学科的综合治疗策略。结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