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来自于MIT的怀特海德生物医学研究所的科学研究小组鉴定出了一种被称作“ZEB1”的转录因子,该因子能够将原本非侵袭性的基底乳腺癌细胞(basal-type breast cancer cell)转化成为高度恶性的、能够形成肿瘤的癌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 CSCs)。
另研究人员感兴趣的是,与更好的临床预后相关联的管腔乳腺癌细胞(luminal breast cancer cell)携带这种基因,但是这种基因似乎被永久性地关闭。
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在非 CSCs 的基底乳腺癌细胞(basal non- CSCs)中,ZEB1 基因处于一种准备状态,这样它能够容易地对环境信号作出反应,因而促进这些非 CSCs 的细胞转化为危险的 CSCs 。
就 ZEB1 而言,它在所谓的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 )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在 EMT 中,上皮细胞获得间质细胞的特征。不同于紧密贴在一起的上皮细胞,间质细胞较为松散,在组织周围能够自由移动。之前的研究已证实成体癌细胞通过 EMT 过程能够自我更新,并且高效地种下新的肿瘤,而这些都是 CSCs 的典型特征。
其他的早期研究还证实癌细胞能够自发地变成 CSCs 。现在,研究人员详细地描述了 ZEB1 基因在乳腺癌细胞的这种转化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基于分子特征,乳腺癌能够分为止少5种不同的亚型。从广义上来讲,这些亚型能够再分为侵袭性较低的管腔乳腺癌类型和侵袭性较强的基底乳腺癌类型。这些侵袭性的基底乳腺癌经常发生转移,从而在体内较远的器官中形成新的肿瘤。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来自管腔乳腺癌和基底乳腺癌的非 CSC 细胞而证实来自基底乳腺癌的非 CSC 细胞能够相对较容易地转化为 CSCs ,而来自管腔乳腺癌的非 CSC 细胞倾向于保持非 CSC 的状态。
他们揭示出 ZEB1 影响的差异性在于这个基因在两种类型乳腺癌细胞中的修饰方式不一样。在管腔乳腺癌细胞中, ZEB1 基因经修饰后而关闭。但是,在基底乳腺癌细胞中, ZEB1 基因的状态更为微妙,这是因为这个基因同时存在抑制性标记和激活性标记。当这些基底乳腺癌细胞接触到某些信号(如来自TGF?的信号)后,这些抑制性标记被移除, ZEB1 能够表达,从而将非 CSCs 的基底乳腺癌细胞转化为 CSCs 。
研究人员认为,这些基底乳腺癌细胞本身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医生们必须要在治疗方案中考虑到这一点,并合理控制相关风险。
肺癌已成为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首,分别占比19.59%和24.87...[详细]
在我国,肺癌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首位,约为46.08/10万,占所有恶性肿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