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三伏”在本月十三日即将来临,民间俗话说“热在三伏”。传统中医认为,在这一年中最热的时期,人体的阳气最旺,相关经络穴位呈打开状态,是药物治疗各种慢性疾病的最佳时期。
记者近日走访了一些社区卫生服务站,采访了部分民众。余女士一边抱着3岁的女儿打吊针,一边和其他几个“病友”聊天。小女孩因为天热,吃了不少冰冻的瓜果,导致腹泻不止。“听说天灸可以增强抵抗力,今年我也想带孩子去试试。”,余女士说,自己的婆婆患有严重的风湿腿痛,已经连续贴了4年的天灸,感觉还不错。公务员王先生从小患有过敏性鼻炎,去年贴过一次天灸以后,鼻痒和流鼻涕的频率出现了明显的减少,他认为这样的治疗方法既轻松又简单,决定今年的三伏天继续去贴药,继续巩固治疗成果。
“随着人们对天灸的认识,现在每年的贴药人数几乎都比上一年有翻倍的趋势,这几天已经有几十个市民前来咨询。”海口市中医院针灸理疗科主任郭桂琴介绍,今年海口市中医院天灸开始时间为7月13日,前后共计4次贴药,每次相隔10天。如果市民错过了当天的贴药时间,可以在第二天补贴。这将是我市连续第八年向市民提供这项治疗,至去年三伏天结束,全市共有超过5万人接受了这项治疗。
“天灸”又称穴位贴药法、发泡疗法,是中医传统的外治疗法之一,通常选在一年之中阳气最旺的夏季“三伏”天,将中药熬成的药膏贴在相应的穴位,起到补益人体元气、加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对肺部疾病、脾胃疾病、骨痛、久病阳虚、免疫功能低下等病症有较好的疗效。
但天灸也不是万能的,市民应该根据身体情况看是否适合。天灸禁忌人群还包括:高热、体温超过38.5度,如副鼻窦炎、肺炎急性期等;特殊体质及皮肤病患者;贴敷穴位部位皮肤有破损者;皮肤对药物极度敏感者。郭桂琴同时还介绍,天灸治疗后皮肤有不同程度的热感或刺痛感,根据各人皮肤状况不同,成人一般贴药时间为两个小时,小孩根据自身情况酌减时间,时间不宜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