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行业,工资的薪酬待遇、职务任免等都是由职称的高低来决定的,有很多医护人员为了职称评选中的论文篇数要求极为头疼,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压根就没时间去搞科研,写文章,于是论文造假成了业内公开的秘密。
公开职称评选征求意见
近日,推进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由人力资源及国家卫健委共同起草了《关于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图源:国家人力资源官网截图
在此次《征求意见》中,明确表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直接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是增进人民健康福祉、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自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以来,卫生职称的逐步建立对加**生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卫生健康事业进入新时代,卫生职称工作与实践健康中国战略要求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职称评审过于强调论文、对临床不够重视、实践的导向不强等。
为此,此次向社会征求意见的征求稿中有着许多可圈可点的亮点内容。
明确职称评价等级
《征求意见》中要求:为促进卫生职称制度与职业资格制度有效衔接,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必须要健全评价体系,明确各级别职称名称。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设初级、中级、高级,初级分设士级和师级,高级分设副高级和正高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划分医、药、护、技四个专业类别。
实行学术造假“一票否决制”
职称评审必须加强医德医风和从业行为的评价,将医德医风考核作为评审之一。用人单位必须健全此项考核制度,利用职务之便索要、非法收受财物或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等行为纳入考核范围,若发现是通过弄虚作假、暗箱操作等**行为取得的职称,一律予以撤销。
突出临床水平和实际贡献
为了保证临床实践和疾病预防控制等业务工作的数量和质量,今后的职称评审将以此为基础,根据医生的现场工作时间、门诊时间、手术量、收治病人数量等作为申报条件,将治疗效果、手术质量、难度,住院费用等作为重要指标进行量化评价。
实形成果代表作制度
可将临床工作中的各项成果作为业绩成果代表作参加评审,例如:临床案例、科普作品、卫生标准、手术视频等等。
破除唯论文制、唯学历、奖项、“帽子”等乱象
关于业内人士反应的“唯论文”制,在这次的《征求意见》中也有明确指出。为了杜绝学术造假行为,今后的职称评审不再将论文篇数和SCI(科学引文索引)等相关指标作为前置条件和评审的直接依据,同时论文、科研项目、获奖情况、出国(出境)学习经历等也不再作为申报的必要条件。
这次征求意见到12月15日截止,虽然只是征求意见,但离真正公布政策的这一天也不远了,论文将不再作为评审职称硬性指标,医护人员职称评审的春天即将到来!学术造假、***被骗等乱象也是时候停止了。
毕竟,真正好的科研论文可能推动医疗行业的发展,反之,则完全背离了科研初衷。
终于,那些喜欢临床的医生可以专心看病,而喜欢论文的"医生"安心科研了。
最新!医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万增加到2023年的19....[详细]
连续工作满15年或累计工作满25年且仍在岗的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在满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