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腿痛的生物力学基础是什么?
2018-06-11 15:09
阅读:2206
来源:骨科主治医师870问
作者:人***天
责任编辑:人间四月天
[导读] 稳定性”这个词是力学上的概念,稳定的结构就意味着这种结构处于最好的平衡状态。腰段脊柱有多个运动阶段,每个运动阶段由三个关节连接的椎体组成(一个是椎间关节,另两个是后方的椎小关节)。
稳定性”这个词是力学上的概念,稳定的结构就意味着这种结构处于最好的平衡状态。腰段脊柱有多个运动阶段,每个运动阶段由三个关节连接的椎体组成(一个是椎间关节,另两个是后方的椎小关节)。在正常情况下,这三个关节保持着机械性平衡,如果其中一个遭受持久损伤,最后必将损伤另两个关节的完整性。运动阶段通过稳定器的制约获得稳定。一般认为,运动阶段稳定器有以下4种:
(1)被动性(亦称结构性)稳定器:包括椎体的形状、大小,关节面的形状、大小、方向
(2)动力学稳定器:包括韧带、纤维环、关节面软骨
(3)主动性稳定器:包括运动肌如腰方肌、骶棘肌等。
(4)流体动力学稳定器:是指髓核的膨胀。
假如这些制约因素受损或者松弛,平衡将受到侵犯,结构就将发生失稳,体现在腰部就将产生腰腿痛。
目前,国内外已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腰腿痛的产生进行了有意义的临床观察和生物力学实验研究。Ⅴ anakkerrecken追踪随访了行腰间盘手术的病人,发现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坐骨神经痛消失,而腰痛持续存在,并表现为腰部酸软无力。他在病人身上行动力学摄片后,发现其原因是腰椎不稳,表现为腰椎前屈时在正常的腰椎间盘有过度活动现象;另有学者测试了活动阶段的软组织当分别从前后方依次切断时,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提出当屈曲时,所有的后部连接结构加上一个前部连接结构被破坏时,活动阶段产生失稳;而当伸展时,所有前部连接结构加上两后部连接结构被破坏,活动阶段产生失稳。
由于外伤,更主要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产生的自发性的间盘退变,运动阶段将发生…系列的病理变化,而且这些变化有着它自身的发展规律。一般可将运动阶段退变过程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早期:病变的运动阶段在负荷时不能行使正常功能,
因而产生疼痛,肌肉保护性痉挛而使腰椎活动范围减少等,此时的病理改变是最小的,也称为功能性障碍阶段;中期:间盘高度降低,内容物减少,纤维环膨胀使间盘像·半充气的皮球,韧带和后关节囊松弛,后关节软骨面退变。当腰椎屈曲、侧弯和旋时,运动阶段对负荷产生异常反应,其活动范围超过了正常的制约程度,上椎体在下椎体上出现异常活动,此时即为不稳将产生慢性腰痛。如间盘纤维环破裂,最易发生在此期,并引起下肢放射痛;晚期:后关节退行性变,椎体周围和后关节产生骨赘,即通常所指的骨质增生,脊椎间活动减少,关节变得稳定听以,椎体骨质唇样增生是…·种代偿性反应机制,它使脊柱活动度减少,似乎增加了稳定,但因正常结构的退变,却带来了内在不稳,因而常可引起一些继发性的腰腿痛。如增生突向椎管,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则疼痛尤为平重。
以上是腰腿痛的生物力学基础,当然只是--般规律,而每个病人因个体差异可有所不同。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