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医时间长、学费相对较贵,辛苦程度也是别的专业的数倍。虽然历程辛苦,但心中的信念会带动学医的人不断努力,继续前进。最近网传一份“学医综合征”的标准病例,语言幽默犀利,不乏夸张,背后也有道不尽的心酸,不知您是否能从中找到共鸣。
主诉
发现踏上医学贼路,后悔6年,感觉进行性加重1年。
现病史
患者于2007年高考后在家人及朋友的坑蒙拐骗下出现阵发性对从医事业的诡异想,同时伴有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对理想执着追求等异常亢奋心理表现。
自2007年报考医学院,饱受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免疫、病生、内外妇儿等摧残后,出现营养不良、目光呆滞、抑郁寡欢,伴自残倾向。症状时轻时重,未加重视且未进行规范诊疗。
2011年在医院实习,兼任护送工人、专业打饭户、顶气包、清洁工等职务后上述症状逐渐加重,伴有对未来生活的彻底失望,对忙碌工作的厌恶心理。
今为求治疗来我院就诊,门诊以“21世纪学医综合征 III级 很高危”收入我科。
发病以来患者精神恍惚,常因没时间摄食狼吞虎咽,失眠,大小便后怕忙碌不愿出厕所,体重明显减轻(具体不详)。ps:其实胖的多,饮食不规律!
既往史
5岁时脑子进水2两,未正规治疗;2007年脑子生虫,无钱医治。
个人史
无烟酒等奢侈嗜好;常居昏暗潮湿集体房,处刀光剑影流窜住院部,未见阳光及不跑腿不太适应;有“熬夜”、“看书”、“考试”、“发文章”等不良嗜好。
过敏史
对“夜班、急诊班”过敏,对“老师及主任问问题”过敏;尤其对“半夜护士敲门及电话声”超级敏感。
婚育史
未婚未育,甚至无对象。
家族史
后代中从此再不会出现医生。
体格检查
T:36.4℃,P:100次/分,R:20次/分,BP:108/64 mmHg
发育尚可,营养不良,神志恍惚,目光呆滞,苦笑面容。遇病人时“强迫正经**”,遇上级医生时“强迫紧张**”,遇领导时“被动谦虚**”,遇同学时“自动猥琐**”.
头发蓬乱,面色苍白,双眼挂满黑眼圈,颈部常挂有听诊器,身穿带有莫名其妙墨迹的白大褂,口袋有翻破的笔记本、蓝黑色笔、红色笔及乱七八糟小卡片、口罩袋、小手电筒、棉签纱布甚至眼药水等杂物。
辅助检查
2013年我院门诊脑电图示:大脑皮层出现异常形状不规则、凌乱的“&*-.-&&……#”波形。头颅MR示侧脑室内可见无数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毛毛虫,脑皮质萎缩,中线结构扭曲。
入院诊断
1、21世纪学医综合征 III级 很高危
2、脑进水
3、脑残
记录者:XXX医师
记录日期:当日
“学医综合征”的标准病例虽是戏谑,也能引得我们深思。现在学医的人为何越来越少?
首先是就业形势不乐观。大城市三甲医院的***门槛高,新入门医护人员的收入低。而且,跟其他职业相比,医生的培训周期长,一般来说,医生在32岁左右才能独当一面。
另一个原因,是医疗界大环境不好,医患关系紧张,这也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学医的重要原因。
曾经,医生这个职业是人们眼中的“香饽饽”.在大多数人看来,人吃五谷,保不住哪天生病,而拥有治病救人专长的医生自然是旱涝保收。但近年来,医学专业却遇冷,多个省份临床医学类专业录取分数线一路下滑,研究生分数线也一路下跌。这不禁让人发问:医学专业还能吸引优秀的年轻一代加入并坚持前行吗?
从职业发展上来说,医生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如果医生以行医者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来提醒报医者学医的责任,这或许也是一种庆幸,因为一旦进入这个行业,就得有与其他行业不同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