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改办、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已通过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
文件要求,到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到2020年,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
家庭医生真的要走进千家万户了?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欧美大多数国家的模式,也是西方国家很成熟的模式。家庭医生模式有效地起到了初诊、分诊作用,也能为民众解决很多小病小痛,大大减轻了大医院的压力。 相当一部分病人无需再上医院排队挂号,在家里便能完成诊断过程,大医院可以真正腾出手来诊治疑难杂症和科研任务。
更重要的是,家庭医生签约模式,签约者和非签约者在医保支付比例和医保门诊统筹上设置了差别,即在基层首诊和转诊的签约者,其自付比例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低于非签约者。既方便群众,又替群众的钱包着想,可以说是一种省时省力省钱的看病模式。
过去,‘’低水平,广覆盖‘’,赤脚医生,社区医生,加上上级医院经常送医送药下乡,对保障广大乡村人民的健康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也可以说是现代家庭医生签约模式的雏形。但是,医院走市场化的发展道路,摒弃了这种‘’低水平,广覆盖‘’的模式,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使得上级医院与基层医院,无论从规模,设备,人才培养,医疗水平,等等,差距越来越大,已经是天壤之别了,基层医院越来越面临没病人可看的囧地。
国家卫计委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虽然晚了些,但仍然不失明智之举,医改改来改去十几年,病人看病难是更难了,医患关系是更紧张了, 看病难这一问题其实主要体现在大医院上,病人多、医生少,排队时间太长,问诊时间太短。有相关数据称,各大医院的医生看一名病人平均只花2--4分钟,这也是医患关系紧张的一大因素。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也是分级诊疗的一部分,充分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使大部分的常见病,慢性病,普通病种分流,留在基层,甚至在家里就给你治了,将极大的缓解大医院的就诊压力,同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疾病的预防,对民众的健康保健也有积极作用。
但是,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
文件要求,到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但是,在医院市场化发展机制下,基层医务人员,不论是医疗技术水平,硬件设备,就连生存空间也受到挤压。30%的签约率,也就是四亿多人,无论如何,基层的卫生机构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也是没有能力‘’接受‘’这四亿多人口,给他们提供家庭医疗服务的。
要达到这个目标,唯一的办法是上级医院派大量的医务人员下基层,可是,在目前这些大医院本身就是人满为患,不堪重负,医护人员极度短缺的情况下,哪里派得出这么多的医务人员,就连医生去多点执业,也被医院处罚(北京某三甲医院),医院怎么可能派得出人?这是一个悖论!
况且,如果上级医院不能派出更多高水平医生,对基层医院帮扶,切实提高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那么,这样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又恐将走回过去的老路,“低水平,广覆盖”,甚至广覆盖都做不到。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今后医改的方向,我们唯有寄希望于有关部门,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制定长期有效的发展规划,而不是急功近利,得陇望蜀,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
,开花,结果,造福千家万户。
最新!医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万增加到2023年的19....[详细]
连续工作满15年或累计工作满25年且仍在岗的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在满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