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视角 > 医生退休 处方权也该跟着退休?

医生退休 处方权也该跟着退休?

2015-08-11 10:31 阅读:3505 来源:环球医学 责任编辑:李思民
[导读] 退休了,本该是颐养天年的时候。可医者仁心,当前,许多退休的老医生依然发挥着自己的余热,为百姓服务。

       退休了,本该是颐养天年的时候。可医者仁心,当前,许多退休的老医生依然发挥着自己的余热,为百姓服务。本文所讲述的是75岁的退休医生孙茂恒。 1994年,为了缓解小区内看病难的问题,在居委会的建议下,孙茂恒和同事龚德根在小区内开办了夜门诊,每周一晚上,他们都会把居民活动室变成公益坐堂门 诊,没想到一办就是21年。

    孙茂恒,从医已有50多年。1962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部队担任军医,1982年部队转业后,到洋泾医院(现公利医院)任职中医科医生,退休前还曾任公利医院院长。据悉,孙茂恒擅长中医诊脉,开具冬令进补膏方,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为病人诊病。

    据居委会介绍,名门世家居委是浦东洋泾社区第一批商品房居住小区,人口结构复杂,老年人、新上海人居多,年老体弱的老人到医院看病要排很长时间的 队,为了方便小区居民就医,在收到居委会的邀请后,当时身为公利医院院长的孙茂恒立马在居委会开办夜门诊,利用自身专长义务为小区居民服务,受到了洋泾社 区居民的一致欢迎。

    后来,由于看病的居民太多,居委会不得不进行限号,而就医者仍旧络绎不绝,甚至直接找到孙茂恒家中,久而久之,他家也成了夜门诊分会场。

    不过夜门诊也遭遇了不少阻力,随着2009年东镇小区(原名门世家小区)被列入旧里改造计划,团队里的医生大多搬走,孙茂恒独自难撑,夜门诊眼看就要关门了,但是**回搬居民的看病难问题依然十分突出。

    为此,居委会赶忙召开听证会,召集了50多名居民代表、楼组长坐在一起,决定继续开设夜门诊,为社区百姓解决看病问题,但为了减轻孙茂恒的负担,居 委还积极联系找帮手,孙医生搭脉开方,卫生干部帮他量血压、抄方、登记信息,再帮他重组志愿者团队。现如今,夜门诊医疗队伍已达10人之多,其中既有擅长 保健护理的女医师,也有眼科、五官科、针灸中医等专业医师加入,不乏副主任医师和主治医师,年纪最轻的只有38岁。

    据了解,夜门诊诊治对象多为常见病和多发病,“最多的是发烧感冒”,但孙茂恒认真记录病人的***,病历记录表已经有厚厚的十几本。每年夜门诊接 待看病群众达500多人次,21年来共诊治病人近万人次,有不少患者甚至是不远千里慕名而来,久治不愈的失眠症、妇科病等一一迎刃而解。

    “孙医生的医德高尚,医术高明,我真的很感激他”,前来诊治的患者谈起孙茂恒赞不绝口。

    “这几年来,他身体也不太好了,看病也挺吃力的。”孙茂恒的爱人表示,前段时间因为感冒发烧的人很多,孙茂恒还坚持看病,结果自己反倒是被病毒感染患上了感冒,由于年纪原因,拖了很久才算治愈。再加上孙茂恒年纪大了,听力也随之下降,现如今需要佩戴助听器才能听得清。

    他子女看不下去了,多次劝他身体不好,少看病了,别把自己身子赔进去。“我知道他们都为我好,但我就是喜欢给别人看病,只要我还动得了,就会一直给大家看下去。”孙茂恒的坚持也说服了家人。

    而与孙茂恒身体状况相比,夜门诊遭遇到最大的问题是处方权。“我们多数医疗志愿者属于退休医生,医生退休后没有开处方的权力,因此夜门诊开出的处方 无法在医院取药。”医疗志愿者程卫介绍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医院开始采取无纸化办公。医院里医生在就诊时就把电子处方发送到药房,即使夜门诊有在职医 生,开出的纸质处方也无法去医院药房取药,患者只能再去医院挂号,用抄方的方法进行取药。记者了解到,夜门诊今后的发展方向会更多地倾向于医疗咨询。

    医生是一个越老越吃香的职业。许多医生到了退休年纪,正是其医术精湛,经验丰富的时候。现如今,医改的关键已经不是增加投入而是提高医疗资源的效率,不妨开放退休医生这个医疗资源,原来有处方权的医生,在有管理的前提下可以给患者服务,可以缓解看病难的问题。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