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视角 > 医生3年没接送过一次女儿,道歉微信被转20万次

医生3年没接送过一次女儿,道歉微信被转20万次

2015-05-11 15:11 阅读:751 来源:及时医 责任编辑:李思杰
[导读] 手术室距幼儿园仅300米,当医生的爸爸3年来却从没接送过女儿一次。都说父爱如山,可我却从来不是你坚实的臂膀女儿幼儿园即将毕业,爸爸写下保证书,自责中保证多陪女儿。保证书微信上发布一月,转发量过20万。 昨日,在同济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医生殖器班室,记

    手术室距幼儿园仅300米,当医生的爸爸3年来却从没接送过女儿一次。“都说父爱如山,可我却从来不是你坚实的臂膀……”女儿幼儿园即将毕业,爸爸写下保证书,自责中保证多陪女儿。保证书微信上发布一月,转发量过20万。

    昨日,在同济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医生殖器班室,记者找到了38岁的医生爸爸郑智。“站在窗边,就能看到女儿笑笑幼儿园的操场。”郑智说,女儿上的是医学院附属幼儿园,距离自己工作的病房、手术室只有300米。

    3月19日,郑智连续3天待在病房里没回家,3天来收治了3位严重心脏病患者,紧急手术,术后要观察。“那天,站在值班室的窗边,对笑笑的思念与负疚一瞬间涌到心理。”

    郑智说,女儿幼儿园要毕业了,3年来,他没有一次接送过女儿,全靠妻子和家里老人。有一次,女儿在幼儿园吐得厉害,此时郑智正在手术台上,患者的胸腔已打开。最总是妻子坐了1小时车接的女儿。

    从小,他只带女儿到中山公园玩。此处离医院近,万一病人有突**况,他能最快地赶回去急救。

    女儿2岁时,有一天晚上发烧,妻子心急如焚给正在病房的丈夫打电话。此时,有一个刚做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患儿也突然烧了起来,作为医生的郑智选择留下来,“病房里的小生命正在闯生死关。”

    女儿看《爸爸去哪儿》时,会跟着唱:“他的手掌有一点粗,牵着我学会了走路”,郑智说,他听着,心理不是滋味。

    保证书中,郑智对女儿写道,“爸爸除了是笑笑的爸爸,还是一位医生。这点,你长大了一定会懂。”

    保证书在医院的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一个多月被转发20多万次,获得各方点赞。同行说:“医者父母心,但同时作为父母的医生内心的无奈和心酸有几人能知晓。”一些患者及家属看后也感动,“总担心遇到敷衍了事的医生,希望这样的好医生多一些。”

    郑智说,女儿才6岁,识字不多,长大了也不一定懂,这篇满是自责的保证书其实是写给自己的,“只有把这种负疚写出来,才能释怀”.

    保证书节录

    亲爱的笑笑:对不起!又是连续两个“夹层”夜。昨天晚上收了3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加班到晚上10时;今天做这3个夹层手术,做完又到了晚上11时。回想周末那两天,也是这个节奏。

    我承认我是铁打的,但你不是。我经常会内疚:如果说作为医生的我幸福感来自治病救人,那作为我的宝贝,你的幸福感又来自哪里呢?

    记得有一天晚上10时多,病房里有一个刚做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小宝宝突然发烧,需要我留下来观察。你妈妈心急如焚地给我打***话,说你在家里也发烧了。我很想回家看你,带你去看病。但病房里的小宝宝只有3个多月大,刚刚闯过一道生死关,这次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所以,我必须陪着她。那时,爸爸虽然担心你,但爸爸除了是笑笑的爸爸,还是一位医生。所以我把她当做了你,守护她的健康就像是守护你的健康一样。

    你经常会关心地问我:“医院的事情做完了吗?”我不敢回答,因为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又有紧急情况要待命。经常是很多天没办法看到活蹦乱跳的你,因为我上班时你还没醒,而我回家时你已经睡着。但我保证,我每天都一定会跟你说两句话,就是“早上好”和“晚安”.虽然我说的时候,你是闭着眼睛而我是湿着眼睛的……

    有时,你看到我接电话,会主动说:“去吧!”爸爸很愧疚,但也很感动。其实,病房里的其他叔叔阿姨也和我一样,早上7时到病房,晚上10时出病房是常态。

    但是,这一切都需要你和妈妈、爷爷、奶奶的理解。在爸爸心中,值得点赞的真不是自己,而是我的家人。是你们的默默牺牲成就了医生的治病救人,是你们的无私奉献让更多家庭幸福。爸爸在心理为你点赞!爸爸也保证一定会多抽一点时间来陪你。因为再不陪你,你就长大了!

    “不能回家”是医护人员的真实常态

    郑智写给女儿的保证书在微信上转发近20万,点赞近千。郑智有些意外,他认为,早上7时到病房,凌晨2时手术才下台,常常不能回家,自己写的其实就是很多一线医护人员经历过的。

    他介绍,自己有个师弟,他在楼上给患者做手术,妻子在楼下生孩子。主刀教授知道后,硬是把这位年轻医生赶出手术室。赶到产科时,妻子已经生完了。

    看了丈夫的保证书后,妻子眼泪盈眶。她说,在嫁给医生前,她憧憬过,以后健康、看病问题不用愁了。但事实是,这几年丈夫把她培养成“儿科医生”,通过电话教会她照顾女儿。

    为郑智点赞的多是医护人员,“医者父母心,但同时作为父母的医生内心的无奈和心酸有几人能知晓。”“这就是医生的真实生活,看得泪奔。”

    郑智的同事、该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魏翔教授也是一个孩子的父亲,他表示,“通常培养一位心脏外科医生需要10年时间,而这往往是孩子成长的关键10年。作为医生不得不与孩子在两条平行线上共同成长,却无法交叉。医生的努力奉献给了更多的家庭,让更多的家庭圆满。”

    一些患者及家属看后也感动,“总担心遇到敷衍了事的医生,希望这样的好医生多一些。”“为最可爱的人点赞。”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