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门师姐,在经历十年医学的学习和培训后,最终选择黯然放弃。同样是在中国最顶级医院的顶级科室,我所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和她惊人的相似,她的选择,对我的触动,不啻惊雷。
2005年高中毕业,我踏入了医学院的大门,如今2015年了,我博士一年级,恰好也是十年。说实话,跟师姐相比,我没有她当初那份炽热的医学梦想,我的高考成绩一般,选择有限,进入医学院也算误打误撞。
如今十年转眼过去,和身边许多同学一样,我面前的压力同样严峻,随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全国铺开,不论你是硕士还是博士毕业,都要参加为期2-3年的规范化培训。
这意味着,当我毕业那年(2017年),我并不能立刻成为一名医生,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而是要拿着微薄的工资轮转培训,培训结束,我33岁,已过了而立之年。
从这一点来看,我很羡慕如师姐一样优秀的同学,本硕博只需要8年的时间,再规陪一年,九年就可以正式工作。而对于我和很多同学来说,残酷的是本科五年,硕士三年,博士三年,再加上规陪2-3年,需要近15年的时间。
15年!多少人面对这样漫长的过程,会动摇?身边很多同学,硕士毕业后或是直接离开住院化培训已很成熟的上海,选择相对政策宽松一点的城市当医生,或是直接放弃当医生,选择了医疗相关的行业。也有一些,直接从事了其他行业。如今,当同学们聚在一起,聊的最多最能引起共鸣的话题,就是当医生的苦累和无助吧。
当医生很辛苦,这是行业使然。可是,其它行业,就真的如表面看起来那么轻松吗?任何光鲜的背后,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艰辛和汗水。做一名医生,要背负着很多人的期望,谁叫生命之重呢?
我也常看到充斥在媒体的医患**,但那些躺在手术室的地上休息的大夫们经常让我热泪盈眶;我看到很多人选择放弃从事医疗行业,可我也看到,一路坚持,终成一代医学大家的坚韧;我也看到无数同学对执业环境的不满和苛责,可我看到更多的,是他们捧书夜读,钻研医学的执着。这些,也让我对这份崇高的职业有着越来越深的热爱和敬重。
常常想,能帮助我们走到最后的那份初心,应该是最纯粹,最赶紧的。它不是利益的诉求,更不是得失的权衡,它应该是一份最简单最纯粹的心愿,如婴儿的双眸一般。
当一名作家,写好文章应是初心。当商人,做好产品应是初心。做音乐,传递美妙的歌曲应是初心。而选择行医呢,做一个简简单单的好医生,能够为患者解除病痛之忧,应该是最原始的初心。这就是当年我们入学所许下的医学生誓言。
我坚信只有最纯粹最赶紧的信念,才能够支撑我们走的足够长久。因为只有这样的坚定,才能让我们在面对社会的不公,无理的责难时,勿忘初心。
每个人的选择都值得被尊重,因为每个选择背后,都有旁人无法理解的苦涩和无奈,勇气和智慧。所以,我衷心祝福师姐,沿着她如今确立的路,继续坚强的走下去。而我,无论将来在哪里工作,都会选择坚守在这份岗位上,用一生去捍卫我们曾经立下的誓言。
十五年虽长,也绝不忘初心。
作者:钟旭 瑞金医院内分泌科 博士一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