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20日,广东医疗卫生圈子里流传着一份《广东省卫计委行业作风专项治理巡查暗访情况第二期通报》(下简称通报)的文件,引起轩然**,被医生们惊叹巡查暗访“堪比拍***片”.暗访到底拍到了什么镜头?医生收礼是否属实?
通报文件揭秘
根据通报文件列举,巡查暗访活动发现异常情况密集出现于11时——14时。熟悉流程的人都知道,这一时段医生初步结束繁忙的诊疗,想“公关”的医药代表往往此时“趁闲而入”.“
镜头: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1月6日。巡视组在门诊2楼内科6号诊室发现一名女疑似医药代表正在与一名医生交流,当时该医生一直在玩手机。中午12点左右在门诊3楼药房通道处发现一名女疑似医药代表与一名穿着白大褂的药房工作人员交流了5分钟以上,最后疑似医药代表递给药房工作人员一个信封,药房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在门诊3楼中医科候诊室发现有4名(两男两女)疑似医药代表从12点钟一直等到12:30以后没什么病人才陆续进入3号(XXX主任医师)和6号(XXX副主任医师)诊室,并迅速关门,每人进去交流不到1分钟就出来了。
暗访人员一路跟踪医生与”疑似医药代表“的情况,不仅在诊室,还有在医生办公室、职工专用梯、住院部、防火门后、污物通道等各处。
据通报,这次暗访除了逮到”疑似医药代表“打电话给医生约饭局,递交药品,交换名片或交流,在诊室或办公室堆放月饼水果礼品等情况,暗访人员甚至捕捉到”某某药已经不是某某公司在做,现在由我们公司接管“”好,知道了“等对话;还逮到药房工作人员与”疑似医药代表“交流超过5分钟,收其信封并表示感谢;拍摄下医生打印单据交给”疑似医药代表“等情况。
根据通报情况的不完全统计,该次巡查暗访共逮到”疑似医药代表“出没约40人次,点名通报医生约20人次,逮到正在递送药品、月饼、礼品、信封、单据20次。
被点名医生喊冤
通报全文被流传出来,在医疗卫生微信圈内引起极大关注。
文件中通报”(11月4日)12时7分,在门诊3楼内分泌糖尿科336诊室,有两名疑似医药代表在活动“.还指出了医生的实名。11月19日,这位被点名的医生回应,称”拍摄了一份我和患者交流的录像,在未进行任何调查,不清楚事情经过的情况下,自认为该患者是医药代表并在全省范围对我进行通报“”(我)深深的无语“.
该医生气愤地说,自己每天在门诊专心看病人,正直、尽责、任劳任怨,没想到换来侮辱,”这件事情给我本人及科室相关人员带来极大的名誉和精神损害,侮辱了我的尊严,践踏我的人格。我表示强烈谴责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他表示,自己已经和当日被拍摄的患者联系过,患者也非常气愤,表示会全力配合调查还其清白。该医生所在科室也计划向医院和卫计委写申请书,申请澄清事实要求公开道歉。
通报中提到,有一次发现”疑似医药代表“与医生交流时,有掏东西动作。但随后对医生询问,医生承认是有医药代表跟随,但没有理会,也不认识他们。而暗访人员在医生身上并没有发现红包或其他有价物券等东西。
官方回应
11月20日傍晚,省卫生计生委称”暂不回应“.不过,一名相关负责人证实,这份《广东省卫计委行业作风专项治理巡查暗访情况第二期通报》的文件是真实存在的,不过是作为内部开会提供的线索,供通报中的医院根据线索进一步进行调查。”谁走漏了消息,要查一查“.
据这份文件,第二期巡查暗访是从7月11日——11月6日,先后组织350人次对广州市区内41家医疗机构进行的。第二期情况比第一期有明显改善,发现有问题和疑似情况的医院,比例下降50%,从10家下降至5家。暗访发现,疑似医药代表活动在形式、手段上更加隐蔽,送礼、送钱现象还没有完全得到遏制,特别是中秋节送礼现象更加突出。通报点名批评广州五家医院的医生与疑似医药代表有接触、交流,要求认真查找原因,加大力度,认真整改。
遭到批评的多家医院均表示,目前尚未接到通报文件,但医院纪委无论接到何种渠道关于医生、工作人员违反”九不准“的线索,都绝不会放过,都会认真核查,严格按医德医风要求处理。”喊冤“的医生所在医院称,将展开调查,目前无法仓促定性。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但事件一旦被爆出,难免经过添油加醋与曲解误读,无中生有并不少见。在**严查”九不准“风暴袭来的时候,各位医生也要格外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