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儿科医学进展 > 【罕见病例】儿童蛋白丢失性胃病1例

【罕见病例】儿童蛋白丢失性胃病1例

2014-12-11 09:24 阅读:1337 来源:医学论坛网 作者:老* 责任编辑:老者
[导读] 患儿女,5岁10个月,因间断腹痛 7 d,全身浮肿 4 d 入院。患儿入院前 1 周于进食腊鸭后出现腹痛,为脐周阵发性隐痛,可自行缓解。

       病例介绍

患儿女,5岁10个月,因间断腹痛 7 d,全身浮肿 4 d 入院。患儿入院前 1 周于进食腊鸭后出现腹痛,为脐周阵发性隐痛,可自行缓解。后发展为呕吐胃内容物,食后即吐,无胆汁及咖啡渣样物。4 d 前家长发现患儿眼睑浮肿,且进行性加重,双下肢逐渐出现凹陷性水肿。患儿发病以来无发热,无咳嗽、无腹泻等症状。既往体健,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外伤手术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无输血史,预防接种规律。

入院体查


体温 36.4℃,脉搏 100 次 / 分,呼吸 26 次 / 分,体重 24 kg,身长 122 cm。神志清,精神可。眼睑水肿,双下肢凹陷性水肿,颈部可触及多枚蚕豆大小淋巴结,质软,可活动,皮肤巩膜无黄染。咽充血,双侧扁桃体Ⅱ°肿大,可见脓栓,双肺呼吸音清。心律齐,心音有力,心脏各听诊区均未闻及杂音。腹部饱满,全腹柔软,无压痛,肝脏右肋下 2.5 cm,质软,脾脏左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阳性。

  辅助检查

血液分析:WBC 17.15×109 /L,N 0.213,L 0.605,EOS 0.015,RBC 4.53×1012/L, Hb 136 g/L, PLT 228×109 /L,外周血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异常。尿液分析未见异常。肝功能检查:总蛋白(TP) 36.3 g/L (参考值 60.0~80.0 g/L),白蛋白(ALB)20.0 g/L(参考值 39.0~53.0 g/L),球蛋白(GLB)16.3 g/L(参考值 20.0~40.0 g/L),谷丙转氨酶(ALT)23 U/L(参考值 0~40 U/L),谷草转氨酶(AST)50 U/L(参考值 10~50 U/L)。电解质(4 项):Ca2+ 1.98 mmol/L (参考值 2.0~3.0 mmol/L),Na+ 、K+ 及 Cl- 正常。肾功能、心肌酶谱、凝血象无异常,降钙素原检测(金标法,定量) 0.073 ng/mL(参考值 0~0.046 ng/mL)。巨细胞病毒(CMV)IgM 阳性,CMV-IgG 阴性。EB 病毒抗体(4 项)EBVCA-IgG 阳性,余阴性。艾滋病抗体、梅毒抗体、乙肝全套、丙肝抗体及细小病毒 B 19 -IgM 均阴性。IgE 60.40 IU/mL(参考值 0~60 IU/mL)。胸片检查正常。腹部彩超示腹腔积液(膀胱后方可见前后径约 3.3 cm 的无回声区)。小肠结肠双期增强 +体层成像检查未发现小肠及结肠有明显扩张积气及狭窄征象,腹膜后、肠系膜淋巴结稍多、增大。

  治疗

入院后给予抗感染(更昔洛韦、头孢美唑)、输注白蛋白(总量 1 g/kg,入院 1 周内分 3 次输注)及利尿等治疗,患儿水肿消退,腹痛及呕吐缓解 ,颈部淋巴结缩小,扁桃体分泌物消失。进一步行全身麻醉下电子胃镜及结肠镜检查,发现胃底及胃体黏膜明显充血水肿,呈结节样肥厚、隆起,其表面可见糜烂,质脆易出血,较多白色黏液覆盖黏膜表面;食管、贲门、胃窦、胃角、幽门、十二指肠球部未见异常(图 1)。结肠镜检查未见异常。取胃窦及胃体黏膜活检,提示胃窦黏膜组织呈慢性炎症改变,嗜酸粒细胞约 1 个 /HPF;胃体黏膜上皮呈管状腺瘤样增生,固有膜及黏膜下层水肿明显,并见散在的炎性细胞浸润(图 2),嗜酸粒细胞最多约 15 个 /HPF,免疫组化检查示幽门螺杆菌(Hp)阴性,CMV 阴性。之后给予洛赛克抑酸、吉法酯保护胃黏膜等治疗。入院后第 16 天复查肝功能全套(9 项)TP 64.4 g/L,ALB 35.8 g/L,GLB 28.6 g/L,均较入院时升高,白蛋白仍低于正常值,电解质及血液分析未见异常。入院第 26 天在全麻下行超声胃镜检查,提示胃体可见多处的第二层无回声性增厚,最厚处达 5.8 mm,胃部周围未见明显增大的淋巴结(图 3)。考虑诊断“蛋白丢失性胃病”(protein-losing gastropathy, - PLG)。入院后第 30 天及出院后随访 6 个月血浆蛋白水平、血液分析均无异常,患儿未再出现腹痛、呕吐、水肿等症状,出院半年复查胃镜,显示胃黏膜已恢复正常。

  讨论

PLG 是一种罕见的疾病,迄今为止文献报道的病例不超过 100 例。与成人患者不同,儿童患者常表现为良性和自限性的过程,大多数患儿经过对症治疗,可在数周至数月内痊愈。PLG的临床表现包括水肿、低蛋白血症、腹痛、呕吐、厌食等。

本例患儿急性起病,无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既往无营养不良及肝病史,ALT、AST 及凝血象均无异常,可排除蛋白质摄入不足、肝脏合成功能障碍所致的低蛋白血症。尿液分析未见异常,排除肾病所致的蛋白丢失,且患儿有腹痛、呕吐等胃肠道症状,胃镜检查提示胃黏膜有明显病变,而结肠镜及小肠结肠双期增强 + 体层成像检查未发现肠道明显病变,需考虑诊断PLG。为了进一步明确病变的起源层次并对下一步的治疗提供帮助,该患儿接受了超声胃镜检查,提示部分区域可见清晰的胃壁五层结构:黏膜界面回声及浅表黏膜层、较深的黏膜层、黏膜下层、黏膜肌层、浆膜层,整体厚度约为 3.0 mm,胃体可见多处的第二层无回声增厚,最厚处达 5.8 mm,胃部周围未见明显增大的淋巴结。因此,依据腹痛、呕吐、低蛋白血症、水肿等临床表现,胃镜可见胃黏膜有明显病变,且排除蛋白质摄入不足、肝脏合成功能障碍及肾脏、肠道丢失等所致的低蛋白血症,本例患儿诊断为 PLG。

本病例胃镜检查提示胃体及胃底黏膜肥厚、隆起,充分充气后肥厚的胃黏膜不能变平,超声胃镜显示胃黏膜层增厚,病原学检查有 CMV 活动性感染的依据,经抗感染、输注白蛋白、利尿等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消失,出院前及出院后随访 6 个月血浆蛋白水平均无异常,出院后 6 个月复查胃镜胃黏膜恢复正常,提示预后好,良性病变的可能性大。

引起蛋白从胃内丢失的疾病较少,典型的疾病是 Ménétrier 病,又称胃黏膜巨大肥厚症,是以巨大肥厚的胃黏膜皱襞及低蛋白血症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该病为良性增生性胃病的一种,多伴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临床表现,于 1888 年由法国病理学家 Pierre Ménétrier 首先报道。

目前该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的原因包括化学**、毒素、食物因素、过敏反应、免疫异常、感染等,其中感染因素包括 CMV、Hp、单纯疱疹病毒、肺炎支原体等。文献报道成人 Ménétrier 病与 Hp感染密切相关,而儿童 Ménétrier 病约 70% 与CMV 感染相关。该病诊断主要依赖内镜检查及组织病理学诊断,其内镜特征是胃体、胃底黏膜增厚,通常不累及胃窦,组织学特征是胃小凹增生、囊性扩张,壁细胞和主细胞减少。本例患儿有腹痛、呕吐、低蛋白血症的临床症状及 CMV 活动性感染的依据,胃镜提示胃底、胃体黏膜肥厚、隆起,伴糜烂,超声内镜见胃体多处第二层 ( 黏膜层 ) 无回声增厚,均提示 Ménétrier 病的可能,但病理检查未发现黏膜层增厚、胃小凹增生等表现,可能与增厚的胃黏膜超过常规内镜下活检的取材深度有关,提示需行内镜下黏膜切除(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以取得包含全黏膜层的足够量的标本,从而获得准确的病理诊断。

本病需要与胃淋巴瘤、嗜酸粒细胞胃肠炎、淀粉样变性、浸润性癌、佐艾氏综合征等疾病鉴别,主要从病理上进行鉴别,超声胃镜也可辅助鉴别诊断,如胃淋巴瘤早期可出现第二层和第三层增厚,晚期五层均可增厚。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