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论坛|病例

搜索

首页 医学论坛 专业文章 医学进展 签约作者 病例中心 快问诊所 爱医培训 医学考试 在线题库 医学会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头条 > 化解医患** 医生“会说话”很重要

化解医患** 医生“会说话”很重要

2014-11-11 15:28 阅读:2067 来源:环球医学 责任编辑:李思杰
[导读] 中国医师协会2008年的一项统计结果显示,90%以上的医患**是由于沟通不当造成的,让医护人员会说话,不说或者少说那些不该说的话,可有效地化解许多医患**。去年7月1日起,我国《侵权责任法》明确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

    中国医师协会2008年的一项统计结果显示,90%以上的医患**是由于沟通不当造成的,让医护人员“会说话”,不说或者少说那些不该说的话,可有效地化解许多医患**。去年7月1日起,我国《侵权责任法》明确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但是“要说”与“会说”是两码事,“会说”是和风化雨的人文关怀。

    希腊医学先驱希波克拉底曾说过,医生有三件法宝——语言、药物、手术刀。我们希望“会说话”的医生越来越多,医患关系也越来越和谐。下面我们为您举例说明一些常常成为医患矛盾***的“那些话”,希望能对医患沟通有所帮助。

    1、不该说的话:不知道

    画外音:拒绝、漠不关心

    “医生啊,什么时候住院?”

    “不知道。”

    “什么时候开刀?”

    “不知道。”

    “能快点吗?”

    “不知道。”

    这是电视剧《心术》里冷面医生“孤美人”与患者对话的一段场景,看过这部剧的人都知道,“孤美人”对如何激怒患者很有一套,三言两句就能把患者气得火冒三丈。

    “不知道”对于医生来说很常见,因此许多医院提出“首诊负责制”.患者遇到困难第一想到的是接诊自己的第一位医生。所以,医生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信赖感。

    许多医生反应目前每天接诊的病人太多,根本没有时间与患者沟通,这似乎是一个事实,也是一个非常充足的理由。假设一位医生一天接诊了100位病人,由于目前患者对诊疗的不满意或者他所需要的信息不了解,会转而再找别的医生看,假如一个患者看一个病平均跑三家医院或者换三位医生,那么,100个病人当中,只有33个病人是真正需要的病人。换个角度,如果医生能真正做到有效沟通,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率,医生工作强度理论上要减少2/3.能否这样设定,在排除掉医院少、医生少等医疗资源不圴衡因素后,医生充分有效地沟通,理论上就会一定程度上减少整体同行的接诊压力。

    2、不该说的话:这事不归我管

    画外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由于“不是我管的事”,患者往往要跑很多冤枉路,这是最窝火的事。然而,这种以前通常发生在某些**部门的情景,现在却常常发生在医院里。

    以前经常有这样的事例:**某部门通知你来领表格,本来现场就能交表,事先却不告诉你要带公章。等你回去盖了章,再跑去交表格,工作人员又会告诉你,还要再盖一个章,你又得回去一趟……

    遇上这种情况,是个人都会有想把对方“打一顿”的冲动,更何况患者本来就是身体疲惫、心理焦虑的人呢?常常还会听到护士说:“医生开的药,你找医生去!”别总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把自己的事情看得太重,虽然不是自己的事,临末了加上一句“我帮你找个明白的医生问问吧”,沟通就会有效。

    3、不该说的话:你是医生还是我是医生

    画外音:知识傲慢和技术傲慢

    面对患者,一些医生惜字如金。有时,患者多问几句话,便会遭到医生的训斥:“我是医生还是你是医生?!”事实上,一些医生存在严重的“知识傲慢”和“技术傲慢”.医生也会遇到“不会说话”的患者家属,往往回敬一句“你怎么说话的”就会把火点燃。如果你想让患者和家属理解你作为医生的选择,那么你首先得让他们觉得心理舒坦才好。

    1989年,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福冈宣言》指出:“所有医生都必须学会交流和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同情)应该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的表现。”

    4、不该说的话:晚了,怎么不早来

    画外音:冷漠

    尽管都是实话,但作为患者,来到医院,当然是抱着希望来的。医生一句“太晚了”就打发了,谁受得了?在ICU,多数是危重症的患者,抢救的时候,年轻医生往前冲不在话下,可每一次面对病人的离去,怎么样跟患者家属交代,让年轻的医生们不敢挪脚。“你们这几日的辛苦我们也都看在眼里,我们在里面抢救,你们在外面也都很焦急、很辛苦,我们也都知道……”这样的开场白最能获得患者家属的理解,要让家属知道医生和他们一起在共同进退,这是最重要的。

    著名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曾提出把医生的态度分五等:

    甲等是对病人如亲人,病人感到亲切、舒心;

    乙等是把病人当熟人,满腔热情,详细解释,病人感到满意、放心;

    丙等是把病人当病人,一片同情,病人感到友善认真、安心;

    丁等是把病人当路人,冷冷淡淡,不阴不阳,少言寡语,病人感到失望、寒心;

    戊等是把病人不当人,医生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训斥病人,看病反添病,伤心。

    5、不该说的话:不是做了检查了吗?

    画外音:不耐烦、嫌麻烦

    有时,只要换个说法,结果就会大不相同。医生要少说“我不是说了吗?”“我不是告诉你了吗?”这种反问句的语气,往往是带着明显的不良情绪,因此很容易激怒本来就着急或有怀疑的患者家属。做医生的不被人理解时会着急,但医生的工作是为了解决问题,一个好医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有些人费了好几个小时挂一个专家号,短短几分钟医生就检查完说没问题,他们会认为自己被打发了,不是没问题,而是医生没检查出来,心理不平衡。

    任何一步看似无意义的铺垫,都可能在将来的某一刻变得无比重要。此语可谓精妙。医生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其实也是在保护自我,一旦发生医疗意外,患者也不至于采取极端方式。

    6、不该说的话:你说什么我听不懂

    画外音:轻蔑、不屑

    沟通不畅,不仅仅可能是患者答没答好,也很可能是医生问得不合适了。“您慢慢说”、“您是不是说……”、“你能写下来吗?”可能多问几句就能把病情问出来。

    患者来医院,就是带着问题来的,对有问题的患者,不要连头也不抬冷冰冰的,要把关心融入到细节中。

    医生交班时,不要仅仅只是说病情,对怎么跟患者沟通,什么样的沟通更有效,都可以做一下交接。

    医患沟通是医疗安全的需要,也是医疗市场的需要,良好的医患沟通可确保医疗质量安全,降低医疗**,同时还可以保证医院的经营管理,为医院带来最大化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沟通其实很简单,一点微笑的面容、一丝关注的神情、几句平等的对话、几点从患者出发的考虑,一切都会让你的工作变得很自然、顺畅。沟通是一门艺术,如何掌握沟通技巧,每个人的理解不尽相同,只有学会了心理学知识,深入地了解患者的心理,把心理学知识运用到工作中,才能达到更加和谐状态。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zlzs@120.net,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2-2024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